(太特么的真实了,真是的我想要哭)
(这不就跟百姓一样,因为他们为了起义付出了所有,最后古代的王朝,还是继续虐他们,因为他们真的付出了所有,没有了利用价值,已经无力推翻第二个王朝了)
(姬昌这么做,是我没有想到的,更没有想到的是姬发,他王位怎么来的,心里没有点13数吗?)
(周公旦的做法才是令人齿寒!他连不相干的人姬姓都分封了,就是把大兄一脉给忘了?忘的好,忘的妙!)
(所以,一个海王说,大款和富婆的钱,不是给对方花的,而是花给对方看的)
大周,
周公旦直挺挺的跪在了地上,对着朝歌的方向重重的磕头
“大兄,旦,对不起你啊!”
“旦无能”
“旦没有照顾嫂嫂他们”
周公旦在被人骂时没有哭,在姬周的黑历史被揭穿时没有崩溃,但在此刻,他的内心再受到了道德的鞭笞
召公,毕公赶紧去拉他,劝说周公旦不必如此
周公旦一把推开他们,哭的跟孩子一样
因为他也违背了心中的良善
最后不得不屈从于权力和阶层
犯了一个统治者都会犯的错误
姜子牙品着酒,嘎嘎乐
报应,这就是报应
南宋,
朱熹人都傻了
在民间最被人看不起的两种人
第一,是虐待恩人的后裔
第二,就是吃亲戚的绝户
而姬周这两个占全了
如果是在民间,一定会被人戳穿脊梁骨
“这不是真的,谁说人家没有善待伯邑考的后人了?”
“有什么证据吗?”
大唐,
程咬金正按着房玄龄拔胡子,见到了大瓜,他抬头看向了天幕,这一看,差点把他肺管子要气炸了
“好好好,真是下限之下还有下限”
“伯邑考被你们残忍的舍弃了,最后,你们还这么对待他的后人”
“果然应了那句话,逮着老实人欺负没个够是吧”
李世民也是呆愣了许久,他真是被刷新了历史观
还能这样?
(博主,不是我说你,你这么讲有没有根据?)
(对啊,你不能凭空污人清白)
陈勇皱了皱眉
【其实清朝人都在找伯邑考后人的分封情况,可惜一无所获】
【你再对比一下周公旦和姬发的情况】
【对于姬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的三兄弟,姬发成王了,不但自己是王,儿子是王,还分封了自己不能成王的其他儿子】
【周公旦呢,他的一个儿子被分封在鲁国,一个被分封在了洛阳,也就是周公,可以说都是钟鸣鼎食,吃尽了时代的红利,可唯独没有照顾伯邑考的妻儿】
【这些人你随便一找,都是未来搅动风云的大贵族,你在看看伯邑考的后人,史书上记载了没?没有!】
【几乎杳无音信】
【这点上,姬周连刘邦都不如】
【刘邦他嫂嫂不给刘邦吃饭,在刘邦朋友面前下他的面子,刘邦唾面自干,最后,还是给嫂嫂的儿子封了爵位】
【当然,这里面周公旦还是比较有良心的,因为他让伯邑考的后人当了史官】
【但当史官的第一件事,就是抹掉了伯邑考的名字,可悲不?】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博主,我真的不懂)
(这个必须要解释一下)
【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伯邑考的功劳太大,他死了,后人有这么大的功劳,势必会影响姬周内部的统一团结,让姬发很难得到应有的声望,从而凝聚国力人心
所以,只能苦一苦伯邑考的后人了
其实,古代王朝对于百姓也一样,同样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只能苦一苦百姓了,因为百姓最好欺负】
北宋,
读书人纷纷摇头
“姬昌的德性真是难以评价,我们算是打了眼”
“司马兄,你以后写史,就要照实写,别写自己想想出来的”
司马光气愤的想要跟人对质,可是,他却找不到为姬昌父子辩解的证据
因为,他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伯邑考的后人,没有被分封的记录
也就是说,所有人把这一脉给抛弃了
司马光其实心里也在鄙视姬昌等人
但他还是把矛头指向了商纣王
“不管姬昌私德如何,至少人家赢了”
“商纣王竟然封姬昌为西伯,这不是失策是什么?”
【看到这里,很多人是不是觉得,商纣王是失策,不应该封姬昌为西伯】
【其实,商纣王封姬昌西伯,就是没有想着让他活着回去,而是把西伯之位,留给了姬昌的儿子,也就是姬昌在朝歌的儿子,只等着他们长大了就分割姬周】
【只可惜,内部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