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卸弹匣,压满子弹,打开保险拉动枪机……
叶安然枪托抵住肩膀,他瞄着一百米外的靶子,手指触动扳机
哒哒哒!
冲锋枪枪口吞吐着火焰,11.43毫米的弹头以平直的弹道飞向靶子
一连串的子弹将靶心穿透
上靶率百分之百
叶安然打光了弹匣里三十发子弹,他身边马近海也扣动了扳机
很快,他打光了弹匣里的子弹
马近海看着远处被他打成窟窿眼的靶子,瞠目结舌,非常震惊
他用过最好的冲锋枪是马近山警卫团的mp18冲锋枪
那把枪射速非常快,弹道平直,除了有时候会发生卡壳,没有太大的毛病
刚刚用完了m3冲锋枪
刷新了他对冲锋枪的认知!
叶安然看向马近海,他满脸写着震惊,说明体验感很好
三人走到靶子跟前,叶安然看了一眼他的靶子,百分百上靶率
其中最起码有十五发在九环和十环之间,其余子弹打在八环的位置
他顺便看了一眼马近海的靶子,上靶率非常高,基本都在八九环上
马近海:“老弟,这枪,比大哥警卫团用的德意志mp18冲锋枪好用多了!”
“能不能给我搞一把?”
马近海垂涎三尺,眼神盯着手里的冲锋枪发呆
像是饿了三天的乞丐,突然看见眼前摆了一碗红烧肘子
太香了!
叶安然问金一南:“现在有多少黄油枪?”
金一南竖起两根手指头,“叶副主席,目前就这两把”
“不过,这把枪大部分都是冲压件,工人上手非常容易,很快就能量产!”
金一南眼角的余光瞥了眼靶子上的弹孔
他感到无比的震撼
这可是1932年!!
他见过最厉害的mp18冲锋枪也不过如此
等他亲手从工人手里拿到黄油枪时,金一南脑子跟浆糊一样
他到现在都觉得是在做梦
凭借华夏当前的实力,根本不具备生产高速冲压机和铣床的条件
但事实摆在面前
叶安然向他移交的器械,还在咣咣的工作着
“我需要大量生产黄油枪,你需要什么,直接给我办公室打电话”
“叶副主席,我需要人”
金一南回头看了看车间的方向,他原来手底下的七十五个人,现在分成了三拨
一拨在重炮生产线,一拨在三八式步枪生产线,还有一拨人,现在在黄油枪生产线
除了这些生产线上需要的工人之外,装填弹药的生产线也需要人
“从哪能找到你要的人?”
“鹤城工业学校,他们都学过机械,上手非常容易”
金一南给叶安然出了主意
叶安然回头看向马近海,“二哥,这个招人的工作,就交给你吧”
“我还有别的事情要做”
马近海:“行,我马上去工业学校招人!”
鹤城城内非常安全,马近海总跟在他身边,叶安然觉得浪费了个人才
他实际上并不需要警卫员
关键这个警卫员还是结拜的二哥
使唤起来,叶安然觉得有些尴尬,给马近海安排点其它任务,他一个人也好喘口气
马近海转身要走时,叶安然叫住了他
“二哥,把枪留下!”
“……”
马近海不舍得,他额头上挤出了两道抬头纹,可怜巴巴的说道:“老弟,送我吧?”
“不行!”
“以后这玩意,都给你我都不心疼,但是现在不行”
叶安然态度坚决,他的确有其它用处
这枪,很有可能成为东北军对抗鬼子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如果成了,东北军不仅能守住鹤城,还能减少牺牲
“好吧!”
马近海不情愿的交出黄油枪
“你自己小心,我去招工!”
“去吧”
叶安然朝马近海摆了摆手,总觉得二哥最后一句话,有点柠檬酸的味道……
直到马近海离开兵工厂,叶安然在车间转了两圈,他叫来报社的记者,对着车间崭新的铣床和冲压机拍了照片
对m3冲锋枪的部分图纸,掐头去尾的拍了两张照片
等到报社记者把照片洗出来送到省府,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了
叶安然把洗出来的照片揣进兜里,把黄油枪用麻布裹起来,他悄悄地骑着马,离开了省府
大约过了十几分钟,叶安然在一处小楼前停下来
小楼大门两侧挂着苏维埃驻鹤城领事馆的木牌
墙上斜插着苏维埃的国旗
门口站着苏维埃的士兵
在1932年,苏维埃、德意志等国家在东北鹤城、冰城、雪城、黑河、海拉尔等地均设有领馆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