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微微一笑:“那便是时候了”
次日清晨,朝阳微升,金光洒满大明宫阙,似要洗净昨日暗涌
然而宫中真正的风暴,却在那无形之中缓缓酝酿
朱瀚在王府中踱步,双手背负,神色从容,面上却隐隐有抹凌厉
就在刚刚,他从密探手中收到朱标与王震密会的消息
“果然动手了”朱瀚轻声喃喃,嘴角微扬,眼神却愈加深邃
他转身唤来贴身护卫韩义,“传我口谕,调虎营三百精骑,不得惊动禁卫,换夜行衣,于五更时潜出午门,暗中盯住王震府邸和冯家大宅,一有风吹草动,速报”
“喏!”韩义领命而去,甲胄未响,消失于晨雾之间
朱瀚抬头看天,天光大亮,却知这世上最亮的光芒,往往照不进人心
与此同时,冯国富的宅邸却是一片沉闷
他端坐于正厅,面前放着昨夜与几位重臣商议改革方案的奏案,密密麻麻的批注已将一整页挤满
然他心思不在纸上,而是始终停在朱标的身影上
“太子沉得住气,一如从前”
他缓缓闭眼,低声喃道,“但这一次,他终究是要出手了”
“老爷”门外传来家仆低声禀告,“昨夜王震将军未归,王府传话,说将军应召与人夜谈,直至今晨才回”
冯国富眼皮一跳,“与人夜谈?何人?”
“回禀老爷,是太子殿下”
冯国富猛地起身,袖袍翻飞,嘴唇紧抿
他似是被什么狠狠刺中,冷笑一声:“果然,太子已动好一个朱标,倒也不负皇储之名”
他缓步走向庭中,望着满院晨霜,心中却起了杀机:“王震,你若真敢背我一步,我便让你全家不得安宁!”
这一夜的密谈,终究还是掀起了后续巨浪
朱标得信之后,沉吟良久
朱瀚亲自来见他,两人仍在太子宫中会晤,门外十步一岗,重重警戒
“王震终是表了态”朱标将密信递与朱瀚,“此人虽奸滑,但眼下确是可用之人”
朱瀚不语,接过密信一阅,淡淡道:“他不过是看风向罢了如今冯国富失势,他便投你一票,若你失势,他转投冯国富,亦是转瞬之事”
朱标沉声道:“我明白但凡能用之人,皆是权衡利弊之徒,忠诚之人,不过凤毛麟角”
朱瀚笑而不语,只是转头望向窗外青天,良久才道:“太子殿下既已动手,那便不能再回头接下来,需借朝中风声,引出冯国富的下一步,趁他不备,一举击之”
朱标目光如炬:“皇叔有何计策?”
朱瀚坐下,低声言道:“他改革之案虽已酝酿数日,但最大阻力,仍在宰相李国英此人性情刚直,虽不归附你我,却对冯国富深有戒心
若我假以李相之名,递上一份反驳之折,再引几位旧臣附议,便可使冯国富于朝中失势”
“此举虽险,但可为”朱标沉吟,“可他毕竟老辣,恐有所防”
“不妨”朱瀚目光一凛,“我已遣人接近冯府门客徐楚,此人常年为冯出谋划策,贪杯好女,易于拿捏只要他一言不慎,便可使冯国富陷入孤立”
朱标顿时一笑:“好皇叔,步步为营,棋盘已就只等你我下一子”
数日后,大殿之上,众臣聚而不散,一封李国英署名的密折
在殿中传阅,言辞激烈,直指冯国富改革之举“扰乱纲常、逆势而行”,而后更有数名资深老臣随之联名,瞬时引爆朝局
朱元璋坐于龙椅之上,面色阴沉
他虽未言语,但那双瞳中,已闪现不悦之色
冯国富跪伏殿前,面如死灰
“太子,李相所言之事,你有何看法?”
朱元璋蓦然开口,声如洪钟,震彻殿宇
朱标上前一步,低声而稳:“父皇,儿臣以为,冯国富此举虽本意为国,然手段激进,或许可以暂缓朝纲不可轻动,民心不可轻扰儿臣建议——缓议此案,择日再议”
朱元璋盯着他良久,忽而一笑:“标儿如今倒也有几分帝王气度了”
冯国富猛地抬头,欲言又止
“来人,”朱元璋一挥手,“冯国富暂调离兵部,静待查议”
一声令下,天下皆震
朝堂一片哗然
而朱标,只轻轻向朱瀚看了一眼,两人心照不宣
三日后,风起云涌的皇城外,依旧笼罩在暮色之中
太液池波光潋滟,金瓦丹垣辉映着残阳,却掩不住这大明朝堂下暗潮汹涌的局势
王震如往常般在军府中设宴,只请三两旧部,表面不动声色,实则心中早已有了打算
“将军,如今太子声望日隆,冯国富已然式微,咱们……是否当顺势而行?”帐中亲信低声问道
王震盯着酒杯中的波纹,许久不语
良久,他放下酒杯,冷声说道:“你以为我在等机会?我是在等朱瀚再出一招若他再不动,冯国富未必甘心下台”
“可冯家……已经开始收拢宅院账册,据说……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