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昶君刚刚离开,尚未到河间府
触目所见,赫然是小股流贼兵马窜动,劫掠百姓
本就贫瘠的百姓,接连遭遇大旱,寒灾,如今又遭劫掠
所过乡户之中,十室九空
即便如此,官吏仍不忘记吸血欺压,强征粮食
只留下苍老农户和无力逃离孩童,绝望蜷缩在四面漏风的泥墙
但现在朝堂官吏还在饮宴赋诗,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皇权,各党派,在边军攫取利益,在大灾中压榨百姓
生意往来,土地兼并,侵吞金银
谁会在意?
魏昶君转头,大雪飘扬中,小股流贼远远张望,他分明看到其手中提着穷苦孤老最后的救命稻草
一小袋一小袋的粮食挂满马匹
那不是粮食,那是人头
末路王朝在风雨中从根基开始腐朽,这一刻,大明似乎摇摇欲坠
魏昶君沉默,愈发压抑
如今已经是崇祯七年了
崇祯七年,农历五月
鞑子即将二次入关
史称丙子虏乱
阴山融雪,草场复苏,沉寂了一整个冬日的鞑子彻底恢复元气,铁骑自科尔沁草原东进,鞑子因为目睹首次入关后大明依旧留有余力,以伐大树为战术思想核心,定下春掠秋退的蚕食战略
一点点小规模吞食宣大防线
崇祯三年,大凌河失败后,鞑子为报复祖大寿诈降,趁着朝廷秋粮欠收,大灾并饥荒弥漫时,率军突破九边重镇
军民一时节节败退,魏昶君眼前恍惚出现弥漫绝望悲哀画面
边市商贾远远看着
自辽东产出松木,撬开城门
皮甲缝隙塞满散落金银
一队队鞑子骑在马上,狞笑着冲入城池内高门大院,甚至寻常百姓家中
男子被斩杀,女子被劫掠,像牛羊牲畜一般,牵在马后
火光在这一刻耀眼,带来的不是希望与温暖,而是彻骨寒意,是焚烧大明尊严最后的恐惧,直到雄踞此地的军镇化作一片荒芜
数百个春夏秋冬未被异族突破的雄关,在马蹄声中颤抖
这是耻辱,也是绝望
雪花飘扬愈大,魏昶君在马车上沉默,闭眼
他知道历史,更知道后来的一切
鞑子点名要的不仅仅是金银,更不是逞一时之快,暂时获得大明资源
为了掌控九边重镇军屯粮仓,他点名要了万历会计录
为了熬制军用石脂松胶火毯,他劫掠了灵丘煮灰匠十二人
为了前往通州粮仓运粮,大明官府的驴马六百匹被套上铁滑车
那一日,大明皇室宗亲,代王妻妾女乐二十三人,像牲畜一般,被鞑子当作喀喇沁蒙古盟礼物......而这,还只是魏昶君所知道,这个时代糜烂的冰山一角
在大明朝堂官吏还在拼命将利益争到自己家族时候,边镇的百姓早已活得不像人
他们面对的是铁骑来去如风,常年在马背上厮杀的鞑子
相比之下,京师的温香软玉,灯红酒绿,那些耀眼夺目的奢侈光芒,比一切都更加昏暗,腐烂!
魏昶君开始感觉到压力极大,但同样,也感觉愤怒和耻辱
史书寥寥几行,便是这人间炼狱,许多底层百姓无法逃离的大山!
身边有夜不收还在汇报各地消息
“里长,安华遭遇冰灾”
“真龙观目前已经开始帮助百姓,分发粮食救灾”
“昔日王旗总长留下的土匪镇更名真龙军,开始帮助百姓搭建房屋”
“登州青石子总长率领真龙军同样开始救灾,大批商户在真龙军护送下开始平抑粮价,不少想趁机涨价的粮行商人无奈放弃涨价,但仍选择堆积大批粮食,宁愿发霉也不愿低价给予百姓”
“莱州有少数百姓开始接受真龙军,并且在小股真龙军帮助下挖掘水渠,初步恢复灾后重建”
“尤其是安化,当地不少百姓接受救助后,声称官府不管百姓死活,李自成部到了至少不用纳粮,他们最初是准备迎接李自成部抵达,但现在,真龙军是比李自成部更好的大军”
说到这,这名夜不收眼眸明亮
昔日启蒙总师教导过,所以他更明白这些意味着什么
和曾经的自己一样,被人拯救于水火
这些愿望最朴素的百姓,只想活下去,或许以后也会成为他们的基础盘,牢不可破!
夜不收很激动,但魏昶君老旧棉袍下,手却微微攥紧,神色复杂
如今看来各地救灾规划的不错,真龙军名声算是打出去了
但他没忘记更重要的危机
现在是崇祯七年
大旱,蝗灾,饥荒,寒灾一年重过一年,流贼,鞑子兵荒马乱
死在路边的人数逐年增多
冬天还好,尸身不容易腐坏,不会造成大量瘟疫传播
但眼看要开春了,过不了多久,这些倒毙在路边,无人处理的尸身就会彻底化作一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