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
皇极殿内,炭火盆烧得通红,魏昶君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上的启蒙新编
现在他在设想新的规划
流放和斩杀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现在时代在改变,但这些都是基于红袍军的改变
一旦没有了红袍军,现在这些改变也就戛然而止,这不是一个真正在发展的时代应该有的姿态
他要改变这个世道,是从本质上开始
而本质,就是这个时代最底层,也是最大的基础,百姓
百姓们心底都认同这个崭新的世道,可他们心底根深蒂固的是数千年来累积的那一套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阶层需要改变,从认知开始
不过许多百姓年纪大了,要他们放下一切进入学堂读书,并不现实
所以魏昶君的设想,则是放在了宣传上
如何从宣传开始改变百姓思想,之前在另一个时代已经有人给他打了样
想到这,魏昶君开口,叫来了门外的夜不收
“去,通传启蒙总师,民部总长都来一趟,开会”
夜不收点头离开
半个时辰后,徐白海,楚意,黄公辅等人纷纷抵达
几人在门口遇到的时候,忍不住交换了一个眼神,只是谁也没提前得到消息,一时间会议室内一头雾水
“里长”
几人到达的时候,正看到魏昶君在桌案前认真书写着什么,见各部官吏抵达,魏昶君点头,放下了笔
“你们说,现在各地的说书人在讲什么?”
他忽然开口,声音低沉
启蒙部总师楚意有些愣住
说书人?
好端端的怎么问到这件事?
不过他还是翻开册子
“回里长,我等近日得到的消息,九成仍是《隋唐演义》《西厢记》,才子佳人、帝王将相那一套”
自古以来说书人说的无非是这些,毕竟说书唱戏,本就是娱乐大众的手段
百姓们爱听什么,他们便说什么,无可厚非0魏昶君皱眉,将茶盏重重一放
“百姓流血流汗修铁路、垦荒地,到头来听的故事里,却没有他们自己?”
听到此处,黄公辅最为敏锐,眼前一亮,似乎知道里长接下来打算做什么了
百姓自己的故事?
这位年纪最大的官吏眼角忽然有了几分笑意,看向魏昶君的目光也愈发复杂
他们的里长这么多年过去了,仍是从未更改初心,百姓还是他心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徐白海却有些皱眉,沉吟片刻
“旧故事流传百年,百姓爱听,若强行禁止......”
他也知道里长所说的意思,可到底觉得为难,他们是启蒙部,的确可以对百姓进行思想教导,可总不能强制这些百姓脑子里喜欢什么,想看什么
如果连百姓的喜好都要插手更改,岂不是和前朝那些禁锢百姓思想之人一样?
“不是禁止,是替代”
魏昶君站起身,走到窗前
大风呼啸,隐约可见正阳门外挑煤的苦力佝偻的身影
“从今日起,所有说书、唱戏、话本,必须有三成新题材,修铁路的、挖水渠的、纺纱的、种田的,要让百姓知道,他们自己的故事,比才子佳人更值得传唱”
楚意眼中精光一闪
这位老牌启蒙总师笑了
“妙!如此可潜移默化,使百姓认同红袍军的劳动神圣之念”
是的,里长的心思他一听便知晓是什么意思
“重点有三”
魏昶君竖起手指
“第一,歌颂底层劳动者,第二,揭露旧时代压迫,第三,展望新世界图景”
他顿了顿
“尤其要突出,没有老百姓和红袍军站在一起,就没有这个公平的世道!”
会议结束时,从蒙阴便跟随魏昶君一起的洛水老道笑了
“里长,吾等有一请......能否让说书人也讲讲当年蒙阴灾荒时,你带大家挖水渠,分粮种救民的事?”
殿内骤然寂静
魏昶君沉默良久,轻声开口
“讲百姓怎么挖井,不必提我”
洛水也沉默了,摇头看着继续开始书写什么的里长
这个年轻人永远是这样,从不在意自己会不会被百姓知道,会不会被历史记载
或许在他心中,能有今天的成就,和他没关系,全都是出自于百姓
“什么?让咱讲修铁路的?”
蒙阴县茶楼的后院里,说书人赵铁嘴瞪着眼前的红袍小吏,手里那块磨得发亮的惊堂木差点掉地上
他五十多岁,一辈子靠《三国》《水浒》混饭吃,哪想过有一天要讲什么工人
“赵先生,这是启蒙部新规”
小吏递过一叠文稿
“您看看,都是真事儿,胶济铁路工人冻掉手指还坚持上工,红袍军大夫连夜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