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点燃,就会啾啾啾的乱射的火箭……
宋用臣总觉得,那些东西花里胡哨的,实际效果可能也就那样
却不料,大行皇帝和少主对其是如此看重
尤其是少主,为了保护专一制造军器局,居然舍得把下金蛋的堤岸司都拿出去扑买
“看来……”
“沈存中入京后,老夫须得与他仔细商量商量……”
沈括是宋用臣的老熟人了
当初,导洛通汴的前期勘察和验证,就是他和沈括做的
正是在沈括的丈量下,宋用臣才知道,汴河在汴京到泗州之间的落差居然有十余丈
正是因为知道了准确的地理落差,其后的运河工程,才能借助山川本身的走向和河水自身的力量,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导洛通汴的工程
“或许,沈存中知道,少主缘何如此看重那些火器的缘故……”
他是内臣,就是服务主上的
主上喜欢什么他就要去学什么
大行皇帝喜欢工程,喜欢修河道,修城墙
宋用臣就废寝忘食的学习,将前代大内名臣和能工巧匠的著作都翻出来研究,向那些在汴河居住了多年的河工请教,和汴京城里那些营造房屋有名的匠人求教
终于有所成就
如今少主这么看重火器,宋用臣自然也要学习
只有学好了,才能继续服侍主上
……
是夜
汴京城的瓦子、戏院和夜市之中
相关的议论自然是占据焦点的中心
“这姓李的官儿,胆子可真大呀……”
“这样的事情他都敢碰……真是不怕死了!”
“国朝之初的事情,难道没有人教过他?”
这个说话的人的嘴巴,马上就被旁边的捂住了
“你这措大,不要命了?这种事情也敢议论?!”
就是店主也被吓得够呛
将那人连拉带扯的赶了出去:“小店店小,招待不了您这尊大菩萨……”
那种事情是能直接说的吗?
不过,这店主也是摇了摇头:“那官儿可真是不懂事呀!”
“明明小官家,都把堤岸司拿出来扑买,还遵照大行皇帝遗命罢废市易法、均输法了……”
“他怎就不知进退,不知好歹呢?”
“连人家父子相传的产业,也要下手夺走……”
对汴京人来说,这种事情是最敏感,同时也是最牵动他们心思的
原因?
汴京百万之众,从上到下,哪怕是那等靠卖力气的力夫,兜里也是有几串铜钱,家里也有一栋祖传的破屋子
而在这京城里,小到一个街头的摊位、巷子尽头的一口水井,大到邸店、正店
历年来,都是惹人眼的东西,也都是被人觊觎的东西
开封府十个官司里有九个是争产的
自然,紫宸殿里的事情,听到汴京上上下下的人的耳朵里,立刻就引发广泛共鸣
所以,根本无人同情李定
许多人甚至感同身受,对李定破口大骂,恨不得他去死
……
连汴京城里的措大都懂的道理
两宫焉能不知?
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向太后,这一夜都是彻夜未眠
倒是赵煦在福宁殿里睡的香甜
这反而,让两宫更加忧虑!
毕竟,皇帝年纪小,不懂国朝过去的故事
她们还能不知道,这江山社稷是怎么来的?
于是,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大理寺卿王孝先和御史中丞黄履,就被紧急传召入宫
两宫对这两位大臣,施加了强大的压力
要求他们务必对李定一案,严查到底!
重点要查‘有没有同党?’、‘是否受人指使?’
王孝先和黄履,这个时候其实已经差不多知道,李定就是自己脑子昏了头,立功心切
哪来的什么同党?也不可能有人指使他
可是……
面对两宫的压力,他们只能回去,对李定展开突审
而无论是太皇太后还是向太后,其实也大半知道,李定大概率没有同党,也没有人指使他
可是这种事情就是这样的
官家当殿都喊出了‘欺负孤儿寡母’、‘吃绝户’的话
倘若不能严惩李定,不能震慑其他真正的野心家
那么,就会鼓励其他人,鼓励那些真正的野心家
所以,必须下死手!
这叫杀鸡骇猴!
于是,托李定的福,两宫为了最大限度的打击李定
连带着对吴居厚,也要高抬贵手了(其实是太皇太后,借机故意饶恕吴居厚——在太皇太后眼中,吴居厚虽然倍克百姓,但他对大宋忠心耿耿啊!人家每年经手那么多钱,硬是没有一个塞到自己兜里的!这种人必须饶恕,必须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于是,天章阁待制、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