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

第168章 大行皇帝到底留了多少奏疏?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幕后的两宫听着,都是微笑起来
    特别是太皇太后,内心有着微澜:看看人家!
    吕公著继续说着:“臣窃思自古人君即位之初,当修德为要,治学为上……然后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新而又新,以至大治……”
    “臣竭尽愚智,考论自古孝道,乞奏十事,仰赞圣聪……”
    两宫在帷幕后,齐声道:“吕学士请言之!”
    赵煦也道:“学士请言!”
    吕公著持芴拜道:“臣所言者……一曰:畏天!”
    这是必须要说的!
    也是他作为旧党元老的核心主张!
    王安石变法高举的旗号里,就有:天变不足畏!
    真的是撕下了士大夫的遮羞布
    这种事情不是大家心里面知道就好了吗?
    你干嘛把它说开!
    假如皇帝连天都不怕,那谁还能约束?
    所以,必须拨乱反正,必须让皇权重新敬畏上苍
    尽管大家都知道——哪来的什么冥冥中不可知的天意?
    要真有所谓的天意、天命
    黄河连年泛滥,地震隔三差五,蝗灾、旱灾此起彼伏
    大宋为什么还没有灭亡?
    两宫听了,都很赞同的点点头
    赵煦也是配合的露出了微笑
    吕公著松了一口气,只要可以开好头,那下面的话,就可以接着说了
    “二曰爱民、三曰修身、四曰讲学、五曰任贤、六曰纳谏、七曰薄敛、八曰省刑、九曰去奢、十曰无逸……”
    赵煦听着,微微眯起眼睛来
    他此刻挺想点一个姓司马排行十二的老臣的名字:看看人家!多懂事啊!
    没有一个字说自己要做什么,但却已经将他想要做的事情介绍了一遍
    简简单单,就说明了他这次入朝之后,只要主政就一定要拨乱反正的态度!
    但在同时也留了极大的空间和余地给反对派,也给宫里面
    因为他的话怎么解读都可以!
    于是,赵煦笑着说道:“学士所言,真乃英雄所见略同!”
    他回头看向帷幕:“太母、母后,朕记得上次,司马师保也上书求直言了!”
    “今天吕学士也有纳谏之言!”
    “父皇教诲,果然是至理名言也!”
    “就应该广开言路,叫天下人都来说话!”
    帷幕里的两宫听了,却都是阴沉了脸
    上次司马光求直言,求到最后,居然是把刀子砍向高家、向家!
    这些日子,高家、向家的命妇们,可没少在两宫面前哭哭啼啼过
    吕公著更是连忙拜道:“臣所谓纳谏,与司马学士还是不同的……”
    “臣以为,陛下纳谏进言,当以朝堂为主!”
    “尤其是御史台言官,更属重中之重!”
    “臣愚钝,请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于御史台多进君子贤人,退那等阿附权贵之小人!”
    这也是吕公著今天最主要的目的——不仅仅要占领少主身边,让正人君子围绕在少主身边
    还要让御史台变色!
    使这个大宋最得利的武器,这天下舆论的唇舌,掌握在君子手中!
    而不是像现在一样,被新党控制,沦为新党攻击和议论君子们的武器!
    吕公著非常清楚,御史台的重要性!
    只有控制了御史台,才能借助舆论的力量,倒逼都堂的新党宰执,迫使他们主动退让
    这样可比横冲直撞,直接去和新党发生正面冲突要好得多,也有更多退让、妥协的可能性
    毕竟,御史台弹劾,可以请罪出外
    只要请罪出外了按照传统,就要点到为止,就此收手
    两宫听着吕公著的话,虽然没有领悟到吕公著的用意,却也都赞同
    毕竟,现在御史台全是新党,让她们也多少有些不舒服,掺点沙子进去,似乎是个好主意!
    太皇太后便问道:“学士可有君子人物举荐?”
    吕公著悄悄的趁着这个机会,瞥了一眼那位端坐在御座上的少主
    没有发现这位少主有要说话、表态的迹象
    这让他松了一口气,但内心依旧是忐忑的
    只能试探着奏道:“天下正人君子,老臣以为莫如郑侠!”
    两宫听着,都是欣慰的点点头,正要赞同
    就听着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来:“郑侠不可!”
    吕公著连忙持芴谢罪:“臣斗胆……”
    两宫则不由得问道:“为何?”
    赵煦道:“回禀太母、母后,朕曾在福宁殿里见过父皇批示:郑侠过于刚正,不可用为大臣,用则易损也!”
    两宫若有所思
    太皇太后问道:“官家是在那一封奏疏上看到的?”
    “回太母,是元丰七年六月答观文殿学士孙固奏疏……”
    孙固是元老,如今人就在京城
    最重要的是,这种事情只要一查存档就知道
    于是,殿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