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217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

第217章 该害怕的是他们!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面前偶尔提起一两句
    太皇太后起初还觉得有理,可时间一长,加上官家在她面前从来都是孝顺懂事
    于是,张茂则的话,就变成了胍噪!
    说的多了,她也就嫌烦了
    尤其是上次的事情出现了后,太皇太后对张茂则起了戒心
    在夺了他的差遣后,细细想了想,还觉得不保险
    于是,干脆将他打发去了永裕陵,当永裕陵使,又派了亲信梁从政去监视
    但凡张茂则敢在外面,多说一句不该说的话
    太皇太后也只能让他去永昭陵服侍慈圣光献皇后神灵了
    张茂则的养子张巽更是被太皇太后,用一个调令,调出了大内,去严守懃手下,当一个水磨务的监官
    两宫到了福宁殿,看了开封府的沙盘
    见着那道路、河流、山川、城市,都被浓缩到一个不过一丈长的泥塑木框里
    两宫都是眼前一亮!
    即使她们深居深宫之中,一旦天下各路军州,都被制作成沙盘
    那么,她们坐在汴京城中,也能知千里之外的地理
    对于她们施政的好处,自不用说
    于是,两宫看了沙盘,便赏赐了宋用臣二十匹绢
    同时拨了五千贯给沙盘司当经费,命宋用臣加紧制造
    更应宋用臣之请,许他可以调用户部、兵部的佐吏、文牍
    打发走宋用臣,两宫就在福宁殿里,陪着赵煦说起话来
    “六哥这两日一直在福宁殿看书?”太皇太后首先问道
    赵煦颔首答道:“回禀太母,孙儿这两人一直在读明道先生的《识仁》一书……”
    程颢的识仁书,与其说是书,不如说是短文
    全文不过寥寥数百字
    但程颢却为之亲自注解,阐发微言大义数百条
    所以,才能编订成书!
    而此书赵煦感觉,恐怕是因他才会出现的
    应该是程颢卧床的时候,不顾疾病,亲自口授程颐甚至很可能是他自己执笔亲写的
    这就给赵煦提出了挑战了!
    因为那在他的知识盲区之外!
    一位鸿儒,在他生命最后时刻,将毕生智慧和对儒家思想的思考,以及对君主治国的理念、道德,贯通在一本薄薄的书内
    实在是读的艰难!
    不过,他依然兴致勃勃的认真读着思考着
    这是帝王的必修课!
    你必须掌握经义的解释权!
    因为经义的解释权你不掌握,就会被别人掌握!
    所以,程颢临终所献的这本书,对赵煦来说,其实是一座宝库!
    他只需要理解、融会贯通了程颢的这些东西
    那二程的理学,就是他说了算!
    不然,程颢的徒子徒孙们,还敢和赵煦辩论不成?
    谁质疑,赵煦就可以甩出程颢临终亲笔所写的东西
    来来来……
    是你懂理学?还是朕懂理学?
    呵呵,小垃圾,连明道先生的大义都未参透,就敢在朕面前狂言!
    同样的道理,可以复制到张载的气学身上
    因为,程颢在注解识仁的时候,大量引用和阐发了张载的《订顽》一书
    并依照了理学的思想对张载思想进行了再解释
    而,张载去世后,大部分的气学门人,后来都相继从了二程
    吕大防、吕大临、吕大忠兄弟就是典型
    于是,赵煦感觉,要不了几年,理学也好气学也罢,都要被他控股了
    两宫听着,都很开心
    向太后更是心疼的说道:“六哥,读书归读书,不可太过,以免伤及御体!”
    赵煦谢道:“母后叮嘱,儿记住了”
    “其实儿也并没有很刻苦,只是闲暇时就读一读,读不懂了就去花园散步,想一想……想不通的就暂且搁置,待经筵上与程说书请教”
    两宫互相看了看,都笑了起来
    赵煦却趁机问道:“太母、母后,经筵何时重开?”
    太皇太后笑道:“官家莫要着急……经筵官都在给官家挑选经书呢!”
    这是自然,虽然已经决定拿李觏来和王安石对冲
    但李觏的著作那么多,得好好挑选挑选
    选出那些比较普世的内容,然后拼凑在一起
    这样就既避免了欺君的罪名,也能减少激进的内容
    但也正是因此,经筵官们自己内斗了起来
    吕公著、范纯仁、吕大防、孙觉、陆佃、蔡卞、吕希哲、程颐
    看看这个名单吧!
    吕公著自成一派,剩下的人,分作新旧两党
    新党的两根独苗,虽然一个是王安石女婿,一个是王安石最喜欢的学生
    但他们在儒学上的见解,却截然不同!
    这两个人也就算了,他们话语权很低,两宫对他们也缺乏信任
    可剩下的旧党君子,却是直接分成了三派
    孙觉是蜀党,吕大防、程颐是洛党,范纯仁则是朔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