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赶紧调整节奏,命令炮击放缓下来
1分钟1轮的缓慢炮击恰好使得想要放弃高地逃窜的江原少佐有了喘息的机会
他得到了宝贵的时间调整部署,发起反击
“如此高大,如此宽阔的车体,再加上一门105级别的榴弹炮,这款战车的防御一定有短板”
躲藏在战壕中的江原少佐使用潜望镜(类似楚云飞用的那种炮镜、有图)仔细观察着对面的四辆坦克
车高3米,车宽也3米的m4谢尔曼坦克确实在战场上显得异常高大
正因如此,其在坦克对抗中经常由于过于庞大的身形被敌人率先发现、且易于被击中的‘活靶子’,这使得其被白鹰国的装甲兵所诟病
但是对于苦兮兮的步兵来说,又有那个兵不希望自己在进攻或防御时能有一辆高大威猛的坦克伴随呢?
由于此时扶桑国陆军的几款坦克都只有100匹左右马力的发动机,因此江原少佐用自己的常识判断对面坦克的装甲绝对不会太厚,不然发动机的马力是绝无可能带动的
要知道扶桑自己研制的同样定位的、装备有短75mm榴弹炮的试制一式炮战车(图)为了保证机动性,连炮塔都无法完全封闭,还是敞篷的呢
对面的105mm重炮战车火炮更重,还是全覆盖炮塔,装甲肯定会为了减重而妥协吧?
说不定只是看起来吓人,实际搞不好装甲会非常薄?
基于这样的判断,他迅速下达命令,2辆九七改中战开到了三三高地顶端
另外2门37mm战防炮也被布置在了高地阵地侧翼,准备一起集火打击范排长的4辆m4坦克(鬼子大队的2门九二步兵炮就是个平射迫击炮,一般不会用这个反装甲)
凭借着高达-15度的优异俯角,居高临下的2辆九七改中战车轻易将炮口指向了1.5km外的m4a3(105)
范排长这边,他也从车长镜中看到了高地顶端突然出现的两个矩形黑色剪影,他立刻判断出了那是2辆鬼子的坦克
“全排注意,11点钟方向,距离1500米,敌坦克2台,初步判断为九七式”他当机立断的在无线电中发出警告
无线电里,另一位车长很快回应:“收到是否装填反坦克用破甲弹?”
范排长想起自己在昆仑关的经历,果断回答:“否决,继续装填高爆弹,准备射击!”
他选择不用m67型破甲弹的原因很明确
破甲弹发射初速仅381m/s,射击1500米外的目标需要至少5秒的飞行时间
学习过基础物理学的人都知道,在这段时间里,炮弹会因水蓝星的重力影响下坠超过100米,给远程精确瞄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此外,破甲弹是是基于门罗效应开发的化学能反装甲弹种,只有击中装甲某一点时,其金属射流才能有效击穿装甲
弹着点偏差目标坦克哪怕一点,都会导致其几乎没有任何伤害
相比之下,范排长更清楚,鬼子的九七式坦克使用的是铆接装甲,远不如焊接装甲坚固
高爆弹不仅杀伤力大,其矩形冲击波杀伤范围意味着即便弹着点距离鬼子的坦克有一定距离,冲击波的高压依旧会使鬼子装甲上的铆钉崩落
那些飞溅的铆钉一旦在坦克内部乱飞,将成为致命的杀手
这对于只能覆盖射击的105榴弹炮来说就是威胁鬼子坦克的最好方法
很快,双方坦克都轰鸣着射出了炮弹
1500米的长距离射击对于敌我双方的坦克兵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汉斯的虎式靠着精准的88炮、蔡司光学瞄准镜、经验丰富的成员组才能在1500米距离上首发命中t-341500这距离对于二战一般的装甲兵来说,试射个10轮都算少的)
双方的第一轮射击都偏差很大,没有取得任何战果
“稳住、稳住,各车缓慢后退,不要冲动”范排长沉着冷静的在无线电内指挥着全排
他很怕有愣头青车组自持坦克装甲厚重,直接一股脑的对着鬼子的高地冲锋
万一鬼子在侧翼埋伏了反坦克炮,到时候谢尔曼那只有38mm装甲的侧面可扛不住小口径穿甲弹的近距离攻击
对面的鬼子也抱有同样的想法,保持着克制,只是在高地上做着小幅度机动,完全没有要冲下高地的样子
就这样,双方坦克在1500这个距离上展开了对射
由于九七改中战车上的那门47mm一式战车炮弹道平直,射出的穿甲榴弹初速高达808m/s,下坠很小
且47mm炮弹轻巧的优势使得九七改的射速是m4a3(105)的三倍
因此在经过了几轮对射后,鬼子的炮弹最先取得了命中,一发47mm穿甲榴弹呼啸而至,直接击中了范排长的座车
47mm炮弹弹头在谢尔曼厚重的正面装甲上只留下了浅浅的小坑,就再不能寸进
接着弹头碎裂的穿甲榴弹触发了其内的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