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生产线已经调试完成,很快就能大批量出货。还有一条小型的医用吗啡生产线,主要用于战场急救和重度疼痛管理,管控非常严格。”
自从汉斯化学家霍夫曼在拜耳公司,运用乙酰化,发明出乙酰水杨酸后,到如今,阿司匹林(图)这一经典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制备过程在国外已经相当成熟。
而在亚洲,尤其是华人圈子里,大规模生产阿司匹林,就林振华所知,这还是第一次
战前沪上新亚药厂,成功仿制阿司匹林,商品名为“止痛灵”,但受限于原料,尤其是水杨酸还需依赖进口。
而星光制药厂显然是准备从头开始,从基础产物开始合成制备,不再受限。
至于专利问题?
拜耳的乙酰水杨酸专利在17年就到期了,至于之后的改进型药品专利……,抱歉,现在汉斯是敌国,南洋在建国当天就对整个轴心国阵营正式宣战了,敌国的专利自然是无需承认的。
说到乙酰化,在阿司匹林之后,霍夫曼继续尝试对常用药物进行乙酰化,直到发明了乙酰吗啡。
卧槽,海x因!
历史就这样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只能说化学家和绝命毒师,有时候只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