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特意打造的密室,或者派人事先清理,并严加把守,房间实际上是最不适合谈机密要事的地方
因为房间四周有墙壁挡着,稍不小心,就会出现隔墙有耳的情况
反而是外面开阔处,一览无遗,无处藏身,无须担心有第三人偷听
大位之争,凶险异常,朱允熥必须时刻小心行事
“王弼等人谋反的案子,交给黄子澄审理已有十余日,一直没有任何进展汇报,大师对此怎么看?”
走在王府花园里,朱允熥开口问道
姚广孝道:“黄子澄毕竟是两榜进士出身,更是先高中会元,后再摘取探花的人”
“读书人可能迂腐,可能不善谋略,但绝不至于愚笨”
这倒是实话
一个愚笨的人,读书不可能有这么好的成绩
后世有高分低能的说法,但一则高分低能并不常见,二来高分低能只是缺少实践能力,可不是真的蠢
“依贫僧之见,他应该看出了陛下和殿下的用意,知道自己无论怎么审理王弼等人案子,都会落入殿下的算计之中”
“故而,他采取了“拖”字决”
“以案件影响重大,案情错综复杂为由,拖着不审理此案”
说到这里,姚广孝露出一个大有深意的佛笑,悠悠反问道:“这难道不正是殿下所期望看到的吗?”
“如今对方主动为之,殿下心里恐怕正求之不得吧!”
朱允熥哈哈大笑,道:“大师果然佛法高深,对这一切洞若观火,佩服,佩服!”
幸亏姚广孝之前是朱棣的人,而朱棣所处的位置,对争储天生就非常不利
姚广孝纵然有通天之能,也找不到太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姚广孝是朱允炆的人,以他的聪明才智,那朱允熥现在恐怕早就已经败下阵来了
不过,话说回来
若按朱允炆的为人来说,恐怕就算姚广孝去找他,朱允炆也不会重用姚广孝,不会听取他的建议
在朱允炆眼里,只有饱读诗书的儒道大家,才配给他做军师,给他出谋划策
区区一个和尚,又岂能登大雅大堂?
姚广孝说得不错
黄子澄拖着王弼的案子不审,正是朱允熥现在十分乐意看到的
他要救王弼等武将勋贵,施恩于他们,以获得这些人的忠心,在此之前,就必须让王弼等武将勋贵吃足够的苦头
围攻自己的事,不能就这么轻易算了
不给他们吃点苦头,肯定是不行的
否则,就算他救了王弼等武将勋贵,他们也会以为吴王殿下是有求于自己等人,希望自己拥护他坐稳储君之位,才出手相救
如此一来,对朱允熥的感激之情,就会大大降低
反而会认为自己等人很重要,陛下和吴王也不敢将自己等人如何,由此更加桀骜不驯
那就不是朱允熥所希望看到的了
现在将他们关在牢里面,让他们好好吃点苦头,他们才会反思,才会后怕,才知道错了
待到那个时候再出手救他们,他们才会真正的感激涕零
同时也将他们身上那颗桀骜不驯的心,好好打磨打磨
这种事,朱允熥不能自己出面做,他只能扮演一个救命恩人的身份
黄子澄是他的对头,由黄子澄去做,就最合适不过了
至于说因为王弼等武将勋贵被关押而引起的人心不安,军心不稳,那根本不是问题
老朱还在呢?
不怕谁有异心!
何况还有蓝玉也在外面
他的军事学院,也已经筹办得差不多了,即将正式开始招生
就让王弼等人在牢里反省,待到他们已经完全绝望的时候,明白自己等人也没有自我想象中那么重要的时候,再出手相救,才是最佳时机
这就是如同熬鹰,就是要将王弼等一干武将勋贵熬出来!
黄子澄此刻的做法,正中朱允熥下怀
可叹黄子澄不经意间为对手办事,还自以自己聪明
姚广孝却能一眼看透
这正是顶尖谋士与一般谋士的区别
与普通人相比,黄子澄还是非常聪明的,否则也不能在科举中脱疑而出,更不能被老朱看重,被朱允炆仰慕,并在史书上留名!
虽然是获败一方的名字,但那也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上的
可黄子澄与姚广孝这种顶尖谋士相比,就高下立判了
不是只看透一层两层,而是要透过所有的迷雾,抽丝剥茧,剥开所有的外壳,才能见到真正的本来面目
若是只剥了一两层,或者三四层,就以为自己已然看到了本质,就会反被自以为是的聪明所误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黄子澄便是这样
他不是不聪明,黄子澄比寻常人聪明得多
但他又还不够聪明
看透了几层,又没有全部看透,这就会反而坑了自己
两人继续散步前行
朱允熥便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