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顿时呆住了
“殿下为何如此待草民?”
半晌之后,他出言问道
“本王喜欢看你写的传奇故事”朱允熥笑道:“特别是你写的三国演义”
“啊!”罗贯中再度怔住
此时的他,虽然根据陈寿的《三国志》和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早已流传的三国故事传说,创作出了三国演义的绝大部分内容,可并没有刊印发行
世上知道这本书的人,应是寥寥无几
想不到吴王竟然看过
这未免也太不可思议了
正待出言相问,就在这时,外面有侍卫来报
“方孝孺求见!”
朱允熥愣了愣
方孝孺不惜追到聚贤楼来见自己,应该是急着想洗清身上的“冤屈”了
略一沉思,朱允熥挥手道:“让他进来吧”
不一会儿,方孝孺从外面走了进来
“参见吴王殿下!”
方孝孺恭身行礼:“听闻吴王殿下在聚贤楼与文人雅士饮酒,纵谈古今天下事,此举不失为千古美谈”
“方某不才,厚颜前来赴会”
他再怎么耿直,这种情况下,还是知道要稍微变通一二的
方孝孺不愿意变的,只是纂改圣人之言
这涉及他心中所认的“死理”,他做人的底线!
朱允熥笑道:“方先生来得正好,本王正欲邀请罗先生去本王创办的《大明日报》效力,他许是嫌弃本王学问低,不愿屈就”
“方先生是有大学问的人,你出面帮本王劝劝,罗先生也许就答应了呢”
罗贯中连忙再度跪了下去:“草民绝无此念头”
“吴王殿下之才,天下闻名”
“草民岂敢小觑?”
朱允熥面露喜色:“这么说来,你是愿意来本王的报社就职了?”
“殿下亲自相请,草民却之不恭!草民谢殿下知遇之恩,愿竭尽心血以报”
话说到这份上,罗贯中自知再也推不掉
何况,若是能去除张士诚旧部身份的影响,老罗还是挺愿意去大明日报任职的
那可是天下发行量最大的报纸
在上面随便写一篇文章,都能令天下皆知
“好啊!以后,就请罗先生在《大明日报》上连载三国演义”朱允熥将罗贯中扶起
要让订阅报纸的人每天不间断的读报,连载小说无疑是极好的手段
后世著名小说家金庸正是靠此支撑起了报社
洪武大帝传奇写的是当朝皇帝,涉及政治正确,能自由发挥的空间有限
而三国故事,在民间渊远流长,再由罗贯中写出来,一定能吸引数不清的读者,进一步提高大明日报的销量
方孝孺冷眼旁观,心中暗暗耻笑不已
吴王身为监国,不去邀请名动天下的饱学大儒,却郑重其事的来邀一个写传奇故事的不入流老书生,未免也太荒谬了
不过,他可懒得规劝吴王这等无可救药之人,但眼下却是一个机会
方孝孺拱手道:“恭喜吴王殿下喜得良才”
“今日吴王殿下亲至聚贤楼,足见求才若渴之心”
“久闻吴王殿下虽然年少,却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适才吴王殿下邀罗先生去大明日报写三国演义”
“三国故事,民间流传甚广”
“方某亦有所耳闻”
“若是能汇聚成书,必定被无数人争相传诵”
“方某建议,不如由吴王殿下来为此书写一首开篇词”
“一则以示吴王器重罗先生,礼贤下士之意”
“二则吴王高才,此诗词一出,必定随今日之佳话,一同流芳千古”
“将来天下人论及此事,亦是一段传奇了”
他嘴上这般说着,心中想的却是那些粗鄙不堪的传奇故事,配上朱允熥写的烂诗词,正好相辅相成,让其成为天下人眼中的笑话
方孝孺的话一出口,楼内顿时响起一片叫好之声
吴王所写的那首长城雪词以及那幅对联,早已在老朱的有意宣扬下,传遍天下读书人耳中
吴王也隐约成为大明少年才子的化身,一改老朱家尽是泥腿子的形象
他们这些文人,本来闲着无事时,就会写诗作词,比试水平高低
此际听到方孝孺邀请吴王现场作诗词,这可是极难遇到的事,哪有不叫好之理?
朱允熥淡淡望了方孝孺一眼
他刚才还在奇怪,为什么方孝孺会跑来凑热闹?
原来是特意跑来为难自己,想让自己不下不了台?
不过,他似乎运气真的不太好
竟然出了一个这样的题目
既然如此,那他就不客气了
朱允熥转头望了望四周人群,振声道:
“本王身为监国,肩负万钧重担,不敢在诗词歌赋上浪费太多时间,以免误了治国大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