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寒门仕子 > 第1204章 痛悼文章

第1204章 痛悼文章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用坊间说书先生的话来形容,郭春海和京城官报间的嘴炮打得是惊天地、泣鬼神,堪称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笔伐战争
    郭小才子也充分发扬了不畏强暴、敢于直言的高尚风格,骂得对方几乎词穷语塞
    经这么一搅合,齐誉的请丁忧立即被推向了风口浪尖
    看这形势,似乎必须做出表态,否则舆论难息
    然,齐誉却不这么想
    时下正值暗波涌动的时刻,最适合浑水摸鱼,没有必要那么着急
    请丁忧的上奏折子,不妨再拖上一拖
    不仅如此,他还想借着这个机会变被动为主动巧破此局就比如说,寻个什么合适的理由顺利进京,把丁忧的事彻底搅黄
    可是!
    若要促成此事,就得先破除一道壁障
    昔日,自己曾公然承诺无圣诏不会入京,此事天下尽知而自己乃是堂堂少保,怎能于天下人前出尔反尔呢?
    正是多了这道枷锁,所以他才耐心地等待李宏裕的还朝及其诏唤
    却不料,事与愿违!
    那小天子竟留恋于大华之滨久居不返了,你说气不气人?
    这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人算不如天算,意外时有发生
    怨叹无益,还是多想想怎么去破解吧
    鉴于如上考量,必须得寻个合适的理由作为先提条件来堵住悠悠众口,让别人觉得接下来的进京顺理成章
    并且,还要得到朝堂的正式同意
    这样的结果,就不算是自我食言了
    齐誉思索了一阵儿,自语道:“真若不行,就只能设法给白面首发发丧了!”
    “什么?夫君给哥哥发丧?”殷桃闻言一怔,露出了复杂神色
    关于给殷俊发丧的事,可谓是一波三折,至今仍无定论
    最先时,曾作上报说他殉国东海、壮烈牺牲,可是到了后来,洪涛又声称他还可能活在世上,于是,发丧的事就停下来了
    这一停,就是半年有余
    长期的悬而不决,殷桃也觉得有些别扭,她斟酌再三,终于在天竺战役获胜后决定向朝廷再次报丧
    齐誉对此也没多说什么,一切按照她的意思办
    然而,小彤又在当时搜到了殷俊仍在世上的证人和证词,基于这个因素,齐誉故意在上书的末了处添了这样一句话‘或许他仍在,愿吉人天相’
    他哪里知道,这多出的一句话却给苏琉给添了堵
    既然殷俊仍有活着的可能,那朝廷又怎可轻下定论呢?
    万一是说万一,日后他殷大人真的活过来了,皇家的盖棺定论岂不沦为了笑柄?
    齐誉是聪明人,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既如此,他又为什么行此一招呢?
    莫非,他是在故意试探,看自己是否会伺机铲除殷大人的势力集团?
    若平日行事,苏琉完全可以来个顺水推舟,借此时机来完成自己想要的人事调整,可现在却是不行了
    天子南洋未归,自己怎可轻举妄动?
    虽然,齐誉一再声称,天子是因为留恋南洋的怡人风情而忘返京城,但实际是不是这样,这哪里知道
    万一,是他齐少保居心叵测于暗中软禁了天子,自己贸然行事,岂不正中了他的下怀?
    小心为上!
    谨慎起见,苏琉最终作出朱批:呈报证据不足,尚不宜于殷大人做盖棺定论,追谥更不妥……
    所以那次,殷俊的丧还是没能发成
    接下来的几次上书也是如此,皆因证据不足没能促成
    这回可是不同,齐誉想坐实殷俊的死讯,并吊唁为由作为北上的借口,如此一来,道理上就能说得通了
    华夏素以文礼治国,总不能明面阻拦亲妹夫前往祭奠吧?综合判断,入京的请求十有八九可获准允
    于道德的压力下,苏琉不太可能公然拒绝
    不过,要想真正玉成此行,还得运用一些特别的手段就比如说,于暗中造势啥的,让苏皇后的压力只增不减
    对,就这么定了!
    “白面首啊,不管你死还是没死,丧事必须得发若你还活着,日后我必会请你喝酒来赔不是!大不了……给你多加上两道菜!”
    “来人哪,给朝廷和殷家正式报丧,此次证据确凿,殷大人确是真的归天陨落了!”
    说罢,齐誉长叹一声,将早就拟好的折子和书信交到了信使手里
    并还特别叮嘱,要以最快的速度送达京城
    ……
    琼州,五指山一隅
    此地景色秀丽,甚是怡人,只可惜道路坎坷,平日里人迹稀少即使偶有些游客逗留观赏,也多集在前山一带
    至于后山,基本上看不到人
    今天却是个例外,不仅有人来此,而且还不止一个
    两男一女,共计三人
    从他们的装束上看,二男应是文人雅士,女子乃是大家闺秀从年龄上看,二男明显年长,应是那年轻女子的长辈
    随着青烟袅袅升起,一壶野外清茶香气四溢
    那小女子谦恭倒好了茶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