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有目的的,寄到了他荀彧的手里。
荀彧心中猛然一凛,再看一遍竹帛,慢慢理解了诸葛亮的意思。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曹操谓之于诸葛,诸葛谓之于荀彧。
……孤虽不才,愿承周公吐哺之志,聚天下贤才共安社稷。
是为曹操之志,或为刘备之志?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看法。
……昔光武起于南阳而平四海,今孤带甲百万,气势正盛,正待君来共襄盛举。
荀彧心中明白。
较之曹操,显然今日之刘备,反而更合此等恢弘气象。
……君若肯束装北上,孤当以心腹相待,军国大事共参之,何必辅佐奸佞,与草木同腐?
这……
一瞬间,荀彧仿佛看到,刘备见到他来,携带文武,出城百里相迎的画面。
……
诸葛亮,利用曹操送他的鸡舌香,突破层层阻隔,将曹操的信送到了他的手里。
他不是在显摆什么,而是在用曹操的话术,反劝降自己。
这一手操作,太让人意外。
荀彧亦不免佩服,但他不能接受。
和背叛汉室一样,他同样接受不了背叛曹操。
他长叹一声,缓缓摇头,眉宇间凝着难掩的郁色:“孔明啊,汝虽有经天纬地之智,却怎知如今的我,早已是进退维谷,纵有肺腑之言,也难出于唇齿了……”
他欲将信放回盒中,命人封存。
却意外发现,竹帛的背面亦有一段字。
字迹端方工整,却无半分个人笔意,倒似那常年司掌文书的主簿,日常誊抄所用一般。
显然,诸葛亮谨小慎微,不愿笔迹被人所获。
但其中的内容,却似诸葛亮亲笔所书。
“许都秋深,宫墙露重。闻紫薇常遭风扰,幸有古柏护持。若不能乘风归南,愿君勤拂枝叶,莫使霜雪侵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