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既为谣言已辟,陛下怎可妄加揣测?”
刘协正沉吟如何应对,忽有一人攘臂出列,激愤亢言:
“陛下!丞相毕生为大汉南征北讨,荡平群寇,就算今殉节于南征之途,亦是为国祚一统而捐躯!此乃盖世忠烈,大汉柱石!陛下竟以‘国贼’相称,是何道理?!”
此言既出,又有无数朝臣拱手亢言。
乃为曹操据理力争。
这其中竟有不少,是汉籍之臣。
刘协怔然,他没想到,曹操就算亡故,其党羽竟仍有如此之众。
他却不知道,此番于曹操亡故消息传来时,说出辱曹之言,便是有心向汉者,也觉得此举大为不妥。
曹操若亡,往小了说,是殒命南征途中。
往大了说,乃是殉国之举。
陛下怎可于此时逞私怨而忘公义?
诚然,刘协虽承帝位,无时无刻不想夺回权柄。
但长久的唯唯诺诺,俯仰由人,已积怯成习,让他不知如应对眼前这种局面。
“这么说,还……还是朕的不是了?”
立刻又有臣子拱手朗言:“陛下息怒!臣不敢直言冒犯,然此事陛下确有不妥。丞相若已殉国,乃无比忠烈之举,无论过往恩怨如何,不应挟私咎往,此刻关乎国本安稳,陛下若执意徇私,便是置天下苍生于不顾,岂非有负帝王之责?”
刘协没想到,他的一句泄愤感慨之言,竟遭遇如此直面的批评!
他们不怕降罪吗?
看起来好像还真不怕!
若因此而死,反获诤臣美名。
那朕呢?
刘协原本想着借此时机,提出迁都洛阳的话,此刻也不知该如何出口了。
无奈之际,只好又望向荀彧。
荀彧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说道:“陛下,当迎回三将,再做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