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羽看着曹操带人冲出大营,对刘备笑道:“玄德公,此时正是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刘备眼中闪过犹豫,随即被坚定取代:“云长、翼德,随我出战!”
三兄弟策马冲向战场,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在乱军之中划出一道璀璨的弧线,瞬间斩落数名敌兵。张飞怒吼如雷,丈八蛇矛横扫之处无人能挡。苏羽站在高台上看着这一幕,知道历史已经开始偏离原来的轨道。
激战持续到黄昏,联军终于击退了董卓的追兵。曹操带着满身血迹回到大营,脸上却带着兴奋的笑容:“今日一战,虽有损失,却也让董卓知道我联军的厉害!”
袁绍召集众诸侯议事,帐内气氛却有些微妙。韩馥因损兵折将被众人指责,面色惨白;曹操则因力挽狂澜赢得不少赞誉,与刘备三兄弟并肩而立,显得意气风发。
苏羽坐在角落,冷眼旁观着这一切。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董卓绝不会善罢甘休,而诸侯之间的矛盾也会因为战功分配再次激化。
议事结束后,苏羽刚走出中军帐,就被曹操叫住:“先生留步。” 曹操快步上前,低声道,“某观玄德公三位皆是勇将,可惜未有根基。先生可有办法助他们一臂之力?”
苏羽略一沉吟:“孟德兄可知,公孙瓒近日会率军前来会盟?玄德公与公孙瓒有旧,若能得他引荐,或许能在联军中谋得一席之地。”
曹操眼前一亮:“多谢先生指点!某这就去告知玄德公。”
看着曹操离去的背影,苏羽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他知道,刘备的崛起需要契机,而公孙瓒的到来,正是最好的机会。
夜色再次降临,苏羽的帐内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贾诩一身黑袍,悄无声息地坐在苏羽对面,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先生近日的所作所为,真是让在下大开眼界。”
苏羽端起茶杯,平静地说道:“文和先生深夜来访,不知有何指教?”
贾诩轻笑一声:“指教不敢当。只是在下很好奇,先生究竟想做什么?是想辅佐某位诸侯,还是想自己成就一番大业?”
“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苏羽放下茶杯,目光深邃,“我所求的,不过是让百姓少受些苦难罢了。”
贾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嘲讽:“先生倒是心怀天下。只是这乱世之中,心慈手软者往往死得最快。” 他站起身,“董卓已经下令,要焚烧洛阳,迁都长安。先生若是有兴趣,不妨随我去看看这千古帝都最后的繁华。”
苏羽心中一凛,他知道这是历史上的重要节点。洛阳的毁灭,标志着汉室的彻底衰落。他必须阻止这一切,或者至少救下那些珍贵的典籍和百姓。
“文和先生的好意,苏某心领了。” 苏羽站起身,“只是苏某还有要事在身,恐怕无法同行。”
贾诩深深看了苏羽一眼:“既然如此,那在下告辞了。希望下次见面时,先生还能如此从容。”
贾诩离去后,苏羽立刻召集自己的亲卫:“备马,随我去见孙坚。” 他知道,孙坚此人虽勇猛有余,却有些贪功冒进。若是让他先入洛阳,恐怕会因为争夺传国玉玺而陷入险境。
赶到孙坚的大营时,这位江东猛虎正在擦拭自己的古锭刀,见到苏羽前来,连忙起身相迎:“先生深夜到访,不知有何要事?”
“孙将军可知,董卓即将焚烧洛阳,迁都长安?” 苏羽开门见山,“将军若想建功立业,当趁此时机率军进驻洛阳,保护百姓和典籍,此乃大功一件。”
孙坚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先生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 苏羽点头,“只是将军切记,入洛阳后不可贪功冒进,更不可夺取城中宝物,以免引起其他诸侯不满。”
孙坚有些犹豫,但想到苏羽之前的提醒帮了自己大忙,便郑重道:“先生的话,某记下了。明日一早,某便率军前往洛阳!”
苏羽叮嘱道:“董卓生性残暴,定会在城中设下埋伏,将军务必小心行事。”
离开孙坚的大营,苏羽心中稍安。他知道,有了自己的提醒,孙坚应该能避开一些陷阱。但他还是有些担心,历史的惯性是强大的,自己的干预真的能改变一切吗?
回到帐中,苏羽再次看向地图。洛阳、长安、许昌…… 一个个地名在他脑海中闪过。他知道,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而他必须步步为营,才能在这乱世之中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
帐外的风越来越大,吹动着联军的旗帜,发出阵阵声响。苏羽握紧拳头,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要坚持下去,因为他肩上扛着的,是无数百姓的希望,是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次日清晨,孙坚果然率军向洛阳进发。苏羽站在高台上,看着那支队伍消失在远方,心中默默祈祷。他知道,洛阳之行注定不会平静,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没过多久,公孙瓒率领的白马义从果然抵达了联军大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