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说,从还在坤宁宫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为各种各样的、让他忧心但却又不知道如何是好的事情而烦忧
但是在昨日、在乾清宫那个令他觉得难堪的“是”字说出口的一刹那,那种懊恼、羞愧、不知所措的情绪便达到了顶端
他利用了弟弟,又欺骗了父皇
哪怕那并非是出自于自己的本意,却也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无疑是与大皇子所学的圣贤之道背道而驰的
他成了一个为自己所不耻的人
大皇子难受极了
在被那种难受的感觉煎熬的时候,大皇子又在恍惚之间想起,父皇为什么要那样问他?
仿佛是一盆冷水兜头而下,却不仅没能浇灭烤灼着他的烈火,反而将他推至了冰火两重天的折磨之中
昨日乾清宫的情况一遍又一遍的浮现在大皇子的眼前,一遍比一遍清晰
连大皇子都觉得奇怪,父皇面前,他大多数时候分明都是低着头的,可是为什么脑海中回想起的画面,却能让他清楚的看到父皇每一个细微的表情?
大皇子在回忆中的父皇的脸上看到了愤怒,也看到了失望
于是那股快要将他吞噬的复杂情绪之中,便又添了无尽的后悔与惶然
父皇厌弃他了……
他应该怎么办?
大皇子魂不守舍的坐在讲堂之中,旁边频频偷看他的二皇子发现,大哥今日的表情竟然没有变化了
这是都听明白了,还是都不明白?
二皇子不由有些苦恼
皇帝站在这座讲堂的窗外,静静的看着两个儿子
二皇子看不明白的表情,皇帝看明白了
越明白,他的心就越沉
面前这个被他寄予厚望的长子,竟然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染上了那么多不该有的问题
讲堂中的先生得到皇帝的示意,还在兢兢业业的为学生们授业
皇帝就看大皇子默默的握紧了拳,仿佛在为什么事情而做着挣扎
然后他忽然站起了身,紧紧的握着拳头,向先生道出了自己今日的第一句、也是今年的第一句提问
一直与大皇子一道进学的公子们那边已经有人憋不住诧异,歪头与身边的人对视了
二皇子也是惊讶一瞬,然后马上就用那种“大哥好棒,竟然克服了困难”的敬佩目光望向了身边的大哥
大皇子根本不敢去注意旁人的表情,更羞于回应二弟那敬佩的神色
等先生为他解惑之后,他就垂着头,匆匆坐回了位子
二皇子看不清大哥在写什么,只能看到大哥手中的湖笔移动的飞快
窗外的皇帝终于收回了目光,原路走出了大本堂
值得庆幸的是,康哥儿反思的结果是改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只要他还能改,皇帝便不会轻易判定他的“生死”
尤其这“生死”还关乎着景朝的国本
怎么才能让康哥儿的心变的开阔一些,再洗去他那些不应该有的毛病?
……
皇帝为大皇子的事情考虑的时候,有幸入大本堂进学的各府公子也将大殿下今日的异常告诉了自己的长辈
武信侯与儿子对视一眼,最后由他这个祖父告诉孙儿,日后只要大皇子对先生们进行了请教,那么他便也要跟在两位皇子之后,就困惑之处请教先生
而且所问问题的数量和难度也要把握好
既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更不可比两位皇子请教的问题都深奥
武信侯长孙有些拿不准的问:“若是孙儿判别不出问题的难易怎么办?”
武信侯略微思考,然后打算请府内的清客先生们每日都替孙儿预设几个问题,再把他们所能想到的问题全部都给分个类,就按难易程度分,这样大殿下向先生们请教的时候,孙儿便能马上知道自己应该请教哪些问题了
武信侯世子难免要心疼垂髫之年的儿子
等到儿子出去寻清客先生们了,他叹了口气对父亲道:“若是知道大本堂会是那样的情况,当初还不如不替大哥儿争这个伴读,总归我们家已经沉寂了这么多年,能保住现有的位置便很不错了,何苦要折腾他一个垂髫小儿”
武信侯瞪一眼没出息的儿子:“那爹把爵位也传给你弟弟,免的你们爷俩日后受上朝之苦?”
武信侯世子觑一眼自家老爹的面色,低下头不敢多言了
“看你那点出息!”武信侯一拍桌子,恨铁不成钢的看向这个软弱无刚的儿子
如果他的子孙全部都是这样的人,那他也就认命了、不抢了
可就是这个不成器的儿子,却偏偏带给了侯府一个聪敏灵慧的孙儿
好歹也是辉煌过的家族,武信侯怎么可能甘心埋没了这样好的孙儿,再看着自家永远沉寂
既然注定是要入朝的,那他自然就要为孙儿去铺路
当今的天子与当今百年之后的天子,孙儿总有需要面对的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