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听后,笑呵呵的:
“年轻人书读的不错,这般岁数就能知道自己所欲去践行的道路了?”
“不知,所求为何?”
话语落,季秋答道:
“所求,叫这人道一统,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老者听后,轻咦一声:“哦?”
随后,上上下下的打量了一下季秋,眼神中带着些琢磨不透的神色:
“所谓儒者,当心怀天下”
“你立的文心,不差”
“但这么早就追求布道之境,你文心真的无漏否?何不再多磨炼磨炼”
张子厚言语之中带着些劝诫
毕竟季秋作为岳无双的岁数,不过也才二十出头罢了
这般年纪能成就号称大儒的文心,已是惊世骇俗,更逞论意图更进一步,成就媲美诸子的功业?
但季秋对此却摇了摇头:
“先生,如今天下大乱不休,我虽未曾将此世道路贯彻始终,但一颗文心早已大道已成”
“先生若不信,可观我念头道果,是否完善!”
说罢,季秋以一颗文心为基,将周身念头气机,顿时毫无保留的显化而出
那是曾经张巨鹿穷极一生,从而求来的东西,哪怕此世季秋蕴养的念头还不够强盛,远无法与当年巅峰媲美,不过其中的‘质’,却是一般无二
毕竟真灵,都是一个人,又岂会生出两种感悟否?
“嗯?”
感受到了眼前年轻人念头,所显化出的道理意境,张子厚手指拨动琴弦,不由面色微变
“这天下,莫非真有生而知之者?!”
老者心中翻滚出惊涛骇浪
饶使是以他的心境,此时也不由生起了变化
要知道,季秋的文心根基,可是以张巨鹿一世舍生忘死,才最终求来的造化!
而且,还是以那名列正宗之名的《五经》为根基,这才铸造而成
如此惊世骇俗的道果,天下又有谁能媲美?
哪怕是张子厚,也未必能比拟得了!
他的眼神,泛出凝重,本来云淡风轻的面色,已是变了般模样
张子厚看着眼前慢慢收起念头的季秋,语气微凝:
“确实完善”
“小世子,有古之圣人之姿!”
他的话语中,带着惊叹
同时,却又不禁夹杂着微微可惜
“然而,此世你却是成不了道了”
这话锋陡然转变,几乎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即使是季秋,也不由眉头轻皱:
“先生此言何意?”
他的话语里,带着些不解
我之根基与道路既然毫无疏漏,为何不能得证布道也?
怀揣着疑惑
下一刻,张子厚给出了答案:
“因为,此世没有能够承载你这条船只的‘果’”
“布道境,乃是以自身践行的道路,成一家之言论,最后立下学说,教化一方”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其中之难,本就难于上青天!”
“更何况,是像小世子你这般,几乎与古之圣人所铸道统一般无二的根基”
“如此根基,以老夫想来,怕是也唯有从无到有,缔造五经之一,亦或是著四大文书,才能有机会以此等功业,承载如此之果了”
“唉只能说你生不逢时,要是在那竹简之中,所记载的百家争鸣的先贤时代,像是小世子这等资质,怕是赶在前人之前,封号称圣,都未必不可!”
“然而此世文脉昌隆,讲解的都是见微知著,从小道而窥大道,你这一上来便走大圣大成之路”
“已经不可能走得通了”
说到了末尾,即使是张子厚,话语都不由带着几分心痛
毕竟此等杰出苗子,可谓是千古罕见!
就这么止步文心之境,确实是儒道的损失
听完他的话,季秋嘴角一抽
这话讲的云里雾里,但他却是听懂了
无外乎便是
他以正宗五经铸就根基,然后以大炎一十三州革太平之世,二者相加所结合而成的这颗文心,有点超出了时代的范畴
哪怕是他再怎么开辟一脉学说,最终也无法成功贯彻这个理念
所以,他成不了布道
或者说,他若是能成布道,那甚至一步登天,化为半圣之尊,都不是不可能之事!
但,此世是别想了
这番话语,对于常人而言,可能是晴天霹雳,但是落在季秋耳畔,却也是不过尔尔
因为他有挂!
既然此世走不通,那接下来总有一世,自己能够找到贯彻文道修行的方法
况且,还有炼气术与武道呢,又何必拘泥于此一道
心中念及至此,季秋心情舒缓
随即,便不由又想起了曾经在五经之一的春秋里,以追本溯源法,所窥视的那一幕景
“著五经之一,成四书之言么.”
季秋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