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他的大明!
这些流民可都是他的子民!
亲眼目睹所带来的震撼,远非空口白话可比!
“咱过去看看!”
撂下这句话,老朱就要过去
群臣一听那还得了,立刻拦住了他
“陛下,我们还是回宫吧!”
“这些流民一旦冲撞了圣驾,臣等万死难辞其咎啊!”
汪广洋等人极力劝阻
可惜老朱何许人也,哪里会理会他们
老朱在侍卫的保护之下上前,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一片流民,他才刚刚好起来的心情也是很快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这些流民一个个衣着单薄又非常的破烂,蓬头垢面、骨瘦如柴,可谓是凄惨到了极点
那寒风一吹,一个个都瑟瑟发抖,似乎摇摇欲坠,一个个眼睛凸出,满是放着饥饿的光芒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流民有老又少,老的都已经头发斑白,少的还仅仅只是一个小婴儿.还在襁褓之中
这个时候,孩子因为饥饿,不停的哭着,婴儿的母亲因为没有吃东西,没有营养,根本就没有奶水去喂养婴儿,只能不停的哄着,眼神之中透露着绝望
看到眼前的一幕,老朱陛下的眼睛都泛起了泪珠
他回想起了自己幼时的经历,那时候又何尝不是这般,又穷又冷,父母兄弟都硬生生地饿死冻死!
可他到底是活下来了
然而眼前流民当中的这些孩子,却瞬间就让老朱陛下就回忆起了那些苦寒时光,这些孩子能不能熬过这个动天都是很难说的!
一想到这儿,老朱顿时就红了眼眶
“杨思义!”
“户部立刻安排人手过来开棚施粥!”
户部杨尚书急忙点了点头
其实他觉得,老朱陛下这有些小题大做了
这流民问题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历朝历代,每年冬天都会发生的事情
只要让人组织施下粥,然后再让给守卫驱散了就什么事情都没有
有粥吃,这些流民难道还能够反了不成?
只要春天一到,天气回暖,这些流民自然就会不见,回到他们的乡野田地继续耕田种地
所以,陛下这完全就是小题大做
然而老朱察觉到了杨思义的不以为然,立刻怒骂道
“咱就问问你们,你们的良心都被狗吃了吗?”
“那是孩子啊!那还有个婴儿啊!他们正嗷嗷待哺,正哭得撕心裂肺……你们是聋了还是瞎了?”
皇帝陛下一发怒,群臣吓得胆战心惊,立刻齐刷刷地跪倒在地
刘伯温想要跪倒,却被老朱一把扶住了
“以前那些朝代怎么样,咱管不着,但现在是大明朝,咱是大明朝的天子,就绝对不会允许这种事情再发生!”
“陛下英明,臣明白了,这就命人开棚施粥!”
杨尚书做出了保证
怒发冲冠的老朱这才放过了他
“先去买点吃的过来,现在就去!”
杨思义立刻展开了行动,不管怎么样,先顺着皇帝陛下的心意再说
老朱陛下看向了李祺
“文和,你有什么良策?”
“这个好办”眼见老朱发飙,李祺也不敢皮了,“蜂窝煤那边正缺人手呢,我们可以以工代赈嘛!”
“以工代赈?”
老朱陛下、刘伯温、汪广洋和太子标几人一听,一个个也是愣在了原地
汪广洋和刘伯温可都是天下名士,一个个都算饱读诗书,不说学富五车、博古通今了,至少来说博览群书还是有的
可是李祺刚刚说的这“以工代赈”,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到,以前可是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李祺,何谓‘以工代赈’?”
刘伯温仔细的琢磨着这四个字,眼中不时爆发出精光
“所谓以工代赈,简单来说在灾荒的年代,朝廷在进行灾民救济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只是发放粮食,还应该想办法将灾民组织起来建设大工程,比如修筑河堤、疏通河道、修建城防之类的,总之就是给他们找点事情做”
“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朝廷既起到了赈灾的作用,给了流民饥民一条活路;灾民有工作之后,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消耗他们的精力,饥民流民也会更加安分守己,不会聚众作乱,可以减少不法事情的发生”
听完李祺的解释,老朱陛下顿时眼睛一亮
“原来如此,这倒是一个非常新颖的办法,而且也非常有效,灾荒年代,人心思动,如果能够一边赈灾一边让他们自力更生的话,这确实可以更好的安抚人心”
“毕竟对于灾民来说,他们最怕的就是今天还有粥吃,明天就没有了,远不如自己做工获得食物稳当!”
“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刘伯温含笑点头,看向李祺的眼神里面充满了赞赏
汪广洋也捋了捋自己的美髯
“此策很是不错”
“以前老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