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和闻言,面带惭愧,“陈兄莫怪,家境贫寒,并未广邀宾客,此事我已写信告知了陈兄”
陈及冠眨眨眼睛,脑海深处终于想到了此事
郭和的确给他写了一封信,不过当时他只是看了一眼,发现并无大事后便放在一旁,随后便忘了个一干二净
他记得郭和还在信中说过,想让媳妇儿跟着自己一起在小池村生活,免得两人分居两地
陈及冠点头,“是小弟的不是,居然将此事忘却了”
郭和一脸忐忑,“那不知内人可否暂住在这里?”
翠花也是一脸紧张,她这辈子没住过这么好的青砖大院子
陈及冠笑了两声,“有何不可,嫂嫂莫要觉得委屈了便是”
随后他也说了最近一个月都要留在村中潜心研习功课的时候,郭和听了,当即打着包票说以后陈及冠的衣食住行都让翠花负责
陈及冠本不想如此麻烦,但看着两人期待的眼神,还是同意了
两人白吃白住,心里想必也是有压力,给他们找些事情做也是可以的
两人得了肯定的回应,心里也松了一口气,翠花眼看时间不早,立马去灶房准备晚上的吃食
翠花的手艺显然没有阿姐好,但也算不错,陈及冠虽然有些挑嘴,却也能吃下去
陈及冠说到做到,回村后基本不闻窗外事,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的书房中,潜心学习,将各种书籍翻来覆去观看
偶尔疲惫的时候,就戴着草帽在村中走一走,和族老聊天,或者解决村里的矛盾
村里人对冠哥儿回来了十分高兴,不过有陈大山的嘱咐在前,尽量不去打扰
只是每次到饭点的时候,总会有族人端着一份吃食来到青砖小院
临走的时候还把他换下的衣服给带走,洗干净后又送了回来,让陈及冠还有些不好意思
他还想着回了村子自食其力,大不了借用族人的菜地,没想到生活中的琐事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他偶尔也会帮着郭和给村中孩童启蒙,他总是用一些丰富有趣的小故事来给孩子们讲解
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前世自己听过的,稍微改编后讲给他们听
就比如现在,陈及冠站在堂屋最前面,看着前面坐在木板凳上的孩童,声音温和道:“一天,一个樵夫进入山林,不慎弄丢了自己的斧头”
“正当他着急的时候,山神出现在他面前,大手一挥,一把金斧头和银斧头出现在空中”
“山神对着樵夫和蔼问道:‘你丢的是金斧头还是银斧头?’”
“樵夫却摇头,‘回山神大人,小人丢的是一把铁斧头’”
“山神听了很是高兴,不仅将铁斧头找来还了他,还将金斧头和银斧头也送给了他,孩子们,这个故事你们听懂了吗?”
下面坐着的孩童听的津津有味,不假思索齐声回道:“回夫子,山神老爷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
陈及冠满意点头,将一些美德通过趣味小故事传授给了面前这些村子的希望
可惜陈及冠讲不了太多,因为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启蒙私塾也到了放秋假的时候,这些孩子都要回到田地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待孩子们离开后,郭和敬佩看着他,拱手深深行了一礼,“陈兄才学,吾远不及矣”
他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他本以为自己当一个启蒙夫子,应该是绰绰有余,平日也将这些孩子教导的不错
不过看了陈及冠的教学方式,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些有趣的故事他怎么就编不出来?
就连他刚刚听讲的时候都听的津津有味,更别说这些孩子们了
莫非,这世上真有全才不成?
陈及冠将他扶起来,“郭兄,言之过重也”
郭和有些不舍道:“陈兄,私塾已放秋假,我和内人也得回青山村去了”
他是真想和陈及冠待在一起,感觉自己的学识增长的很快,这是他自己闭门造车得不到的
陈及冠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只是点头,表示自己知道,让他代替自己向夫子问好
郭和应下,收拾好包袱,带着翠花离开了小池村
不过没一会儿,又有人回到了小池村,正是陈福水和另外两个去青山村私塾学习的少年
三人的变化就更大了,皮肤变得更加白净,头发梳的整整齐齐,身上穿的长袍也是一尘不染,身上少了跳脱的气息,看起来已经有了读书人的模样
不过陈福水一看到陈及冠,就将读书人的仪态抛之脑后,兴奋的朝他跑过来
两人足足有几个月没见到了,陈福水叽叽喳喳说着自己在私塾的事情,说他被夫子打了手心,也被夫子表扬,还说自己在丙班表现的很出彩
陈及冠听了很是高兴,让他放了秋假也不要松懈,有闲暇之余就来家中找他,和他一起学习
陈福水自然满口答应下来,带着另外两个私塾的同伴,一有时间就来找他
村里人知晓几人学习如此勤奋,都不去打扰他们,就连这几人的父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