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以后,想了想,将湿漉漉的长袍和里衣挂在一旁,随后用披风将自己裹紧
万幸自己准备充足,还有一件干燥的披风可以用
哗啦啦的雨声在夜幕中响起,蜡烛的灯光随着晚风轻轻摇曳
陈及冠拍拍自己的滚烫的脸蛋,趁着自己现在还算有精神,连忙看向史书第一道题
古人对于历史非常看重,以史为镜子,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史书题不算难也不算简单,题目给的提示往往比较晦涩生僻
考生需要从题目给的提示猜测是哪段历史,进行分析以后,还要给出自己的启示
就比如第一道史书题,题目就只有四个字:【桐叶封弟】
相信很多考生看见这四个字就懵了,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只有对历史相当精通的考生,才知道这是一个历史上的典故
陈及冠以前也没听过这个典故,因为历史上的典故实在太多了,可以说数不胜数,几乎没人能把这些典故全部记住
陈及冠是天才,但也没有超出凡人的界限
但他虽然不知道这个典故,却知道哪段历史中出现了桐叶这个词,再联想到桐叶封弟,一段曾经看过的历史自然而然浮上心头
这个典故说的是周成王把削成珪形的桐叶拿来和弟弟开玩笑,说以此为信,封你为王
这句话恰好被周公听到,当即上前祝贺,成王却解释自己只是戏言,当不得真
周公却说君无戏言,于是周成王将唐地封给了弟弟,这就是桐叶封弟的典故
陈及冠先用简略的话将这段历史写了出来,随后想了想,将自己的感悟加上去
周公一向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模范,甚至有圣人之称,陈及冠却觉得周公这件事做的并不算好
虽说君无戏言,但人无完人,皇帝也会有犯错的时候
他认为凡事帝王的品德,应当论迹不论心,如果应该给予弟弟封地,大可以大大方方用圣旨宣告,而不是以这样一种玩笑的方式
陈及冠用委婉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或许有的学子看见他的答案会大吃一惊,因为周公乃是上古先贤,怎会有错
可陈及冠相信自己的答案不会惹得考官不喜,因为关于这个典故早就有人讨论,许多名家都是如此讨论的
史书题对于陈及冠来说实在不算难,毕竟只要知道典故对应的历史,再写上自己的感悟就行了
当然,感悟必须要符合封建社会的价值观,那些什么人人平等的现代观念是不可取的
不然要是主考官看到这些观点,别说秀才功名了,怕是会立刻将这份考卷列为禁书,甚至还会革除他的童生功名
封建社会对于思想的禁锢,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一根蜡烛缓缓燃烧殆尽,陈及冠又点燃一根蜡烛,续上橘黄色的光芒
趁机敲了敲斜对面的考生,有几人的考舍昏暗一片,甚至还能听到轻微的鼾声
而有两个考生和他一样,点燃了蜡烛,加紧时间答题
雨势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晚风更加喧嚣,让他不禁感受一丝冷意
将披风裹得更紧了些,他摸了摸自己滚烫的额头,拿出水囊补充水分,随后继续埋头做题
他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辰,反正史书题算是答完了,强迫自己将答案誊抄在稿纸上
答题只剩下最后两道试帖诗和两道时策题,这都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的
他本来打算今晚先将试帖诗给写完,明天白天的时间则留给时策,但是大脑里面像是灌了铅,眼皮也像是贴了铁皮,快要睁不开
他将稿纸和答卷收起,今晚还是先休息,现在这个状态,就算勉强写出了诗,效果也不会理想
吹灭蜡烛,用披风裹住自己,不出一秒,便沉沉睡了过去
另外两名挑灯答题的学子不经意看了他一眼,见他居然将蜡烛吹灭了,眼里顿时浮现出犹豫的神色
到这个时候,每个考生都疲惫不堪,晚上还坚持做题的,全凭一股意志力
但现在陈及冠率先熄灯,不知不觉让他们的心理防线出现一丝漏洞
别人都休息了,自己稍微休息一会儿想必也无伤大雅
如此想着,他们居然也把蜡烛吹灭,陷入了梦乡之中
偌大的考棚里,大部分区域都被黑暗笼罩,只有几处透露住蜡烛的光芒
不出意料,陈及冠做了个噩梦,梦到自己被一份答卷化作的怪物追逐,最后自己掉落在了悬崖下面
“咚咚咚!”
锣鼓声再次响起,陈及冠被吓了一跳,睁眼一看,天色已经微明,东方天空隐隐露出一丝红光
湿漉漉的地面已经变干了,清晨的风依旧带着一丝冷意
陈及冠只觉得口干舌燥,嘴唇起了干皮,口腔里一股臭味挥之不去,他已经足足两天两夜没有沐浴刷牙,此刻都有些嫌弃自己
抬手一摸,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