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 > 第175章 赵光义疑心那么重

第175章 赵光义疑心那么重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他的兄长蒙恬,听从陛下的命令,领兵击退匈奴,使得匈奴不敢南下
    可他的兄长并没有摧毁匈奴的有生力量,匈奴依旧骑着马在北境四处烧杀抢掠
    他的兄长蒙恬现在还带着三十万长城军,和公子扶苏一起守边疆
    蒙毅想,如果有了这些钢铁技术、火器技术,那在不久后的将来,他的兄长对匈奴,就不是像现在一样守,而是攻了
    也不只是像曾经攻打匈奴一样,只是却退匈奴几百里,而是能打出更厉害的战绩
    再加上现在有领兵天赋点满的韩信这少年的加入,他们真的可以像韩信说的那样,直接把匈奴打废……
    蒙毅激动起来了
    之前韩信气陛下,说刘邦很伟大的时候也说过的
    刘邦白登之围失败后,就战略收缩,不和匈奴交战了,而是选择和匈奴和亲以维持和平
    那不是因为刘邦没出息,相反,那说明刘邦非常有出息
    大汉建立之初,帝王祭祀,连四匹同颜色的马都找不出来,都穷成那样了,要是还打仗,那才是没出息
    毕竟打仗是很花钱的,花的,是老百姓交的税,是用以恢复民生的财政刘邦当时要是还选择打仗,那就是榨取百姓的混蛋了
    刘邦当皇帝是当得很好的
    一个打江山的时候曾经屠过城的老流氓,让后世无数人评价“仁义之君”,这四个字的含金量可想而知
    吕雉、刘恒和刘启掌权的时候确实是用道家的黄老之学让百姓休养生息
    可是道家治国的基础,是刘邦打下的啊,吕雉再和刘邦不和,也没有因此闹情绪不用刘邦的黄老治国政策,这才让大汉富裕起来
    开局那么穷的大汉,历经四代英明掌权者,只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就积攒够了足以摧毁匈奴的力量,让那位汉武帝打残了匈奴
    那大秦呢?
    现在的大秦,避免了秦末大乱和楚汉争霸造成的人口凋零,没有穷到像大汉的开局那样,连四匹同颜色的马都凑不齐的地步
    那他们积攒够足以摧毁匈奴的力量,花的时间绝对比大汉要短很多很多
    始皇帝难道还能比刘邦、吕雉、刘恒和刘启差?这四代人做到的事,始皇帝肯定也能做到,顺便把汉武帝步入老年之前做的事也做了
    蒙毅想到自己兄长驰骋沙场,想到赳赳大秦的威慑延伸到更远的地方,就无比激动
    蒙毅誊抄的手速很快,在韩信看来,简直就是个人形打印机,不仅抄得快,他有多兴奋可想而知了
    韩信自己也很激动,他现在可算是找到最合适的老板了,老板强,能给他打仗的时候的支援更强,他迟早要打穿欧亚大陆
    这一夜,蒙毅、韩信和嬴政三人怕是要通宵了
    ……
    北宋
    至道元年时空
    刘娥下班回到张府了
    书房里,烛火摇曳
    她拿起手中的毛笔写信
    写完,烧掉
    烧掉后,又拿起另一张纸重新写,写完,又烧掉
    她重复这件事情重复了好几次
    她在给太子赵元侃写信
    她想见赵元侃,她要告诉赵元侃她能穿越的事
    她要及时拉住赵元侃,别让他像历史上那样泰山封禅,尤其不能推行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
    大宋那些士大夫,还真没几个好东西
    像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那样好的士大夫太少了
    而且哪怕一心为国为民如司马光,也因为过于保守和短视,在很多事上很大程度拖了大宋的后腿
    刘娥是必须提醒赵元侃不要给士大夫太高的地位
    朝堂中的文臣和武将,就跟和面一样,武将是面粉,文臣是水,武将是面粉
    要揉出好的面团,水多了不行,面多了也不行,得均衡
    刘娥真的特别迫切联系赵元侃,可她又害怕
    现在赵元侃刚被封为太子,位置还不稳
    李皇后还满心怨怼不服,李皇后的兄长李继隆还在北方和辽国交战,陛下还是得看李皇后的面子的
    她这时候写信给太子,万一信件落入他人之手呢?
    在赵元侃没被封为太子之前,她和赵元侃通信是不怕的,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刘娥最怕的就是李皇后
    赵元侃得封太子祭祀太庙回宫途中,东京老百姓就开始欢呼雀跃
    毕竟从唐朝中叶开始,中原王朝就没有过一个正经太子了
    唐文宗是江王登基,他的继任者唐武宗是皇太弟登基
    唐武宗的继任者唐宣宗也不是太子登基
    唐宣宗的继任者唐懿宗是唐宣宗临死前,太监才矫诏立为太子的,也不是正经太子
    唐懿宗的继任者唐僖宗是晋王登基,唐僖宗的继任者是自己的弟弟……
    到了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更是没有立过任何一个太子
    一百多年了,中原王朝终于有了一个正经太子,老百姓觉得天下终于安定了,有多高兴可想而知,于是才欢呼雀跃的
    李皇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