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上报天子,让整个关中效仿;五年扩展到全天下……
第五伦心中却暗想:“这大新,还撑得住五年么?”
他也不劝了,一口应下,正好借着张湛这虎皮,强制临渠乡诸第将义仓、义钱搞起来
各家根据人口、家财给宗主第五伦交钱,由他授权亲信族人管理
这就是变相地向各族收税了,众人面面相觑后,还是答应了毕竟第五伦也表示,若能如此,从下个月起,各家都可以推荐一到三名孩童来义学免费就读
义仓因为是粮食屯储占地方,故在各里分别设置
第七彪支支吾吾地表示,义仓可以接受,但可否在借时,收取一定的利息,不多,就十分之一……
“十分之一以下,各家自行定夺”
第五伦道:“且隔年不还才准收”
就让这些鼠目寸光的家伙为了那点蝇头小利去计较吧,最后人心收归于他就好
这是他将临渠乡诸第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想起这个第五伦就火大,给各族分享了曲辕犁和豆谷间作,结果因前者更适合小农的小片耕地,所以诸第兴趣不大,基本没推广
从今年种麦开始,第五伦要加派人手去各里监督了
一通议题下来,听上去都没什么大问题,众人纷纷举手同意
岂不知,在经过大半年发展后,他们已不是只在祭祀时凑到一块的亲戚
在临渠乡这行政机构之上,名为“宗族”的怪物脱胎而出,自成体系有说一不二的领袖、有比拟律令的宗法、有相当于税收的义钱,就差一个暴力执法机关:军队了
“赵氏制田,以百廿步为畹,以二百四十步为亩,公无税焉公家置士,主佥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国,晋国归焉”
“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齐人歌之曰:‘妪乎采芑,归乎田成子!’”
第五伦想起跟扬雄学的这两个故事,想要化家为国,春秋战国的赵氏,以及第五氏的祖先齐国田家经验十分丰厚啊
他现在越来越爱随夫子上历史课了
“抄答案,谁不会?”
……
与亲戚们议定后,被第五伦派去茂陵的第五福也回来了
“那些土产,都送到马氏了?”
第五伦这大半年里,一直在以“马援生死之交”的名义关照他的儿女虽然马氏富裕,但第五伦隔三差五就让人捎点礼物特产过去,诸如园圃的菜,林中的栗,有点酸甜的腌梨
“送到了,亲至府中庖厨放下,马氏淑女还让我带封信回来”
第五福将信交付第五伦,还想看热闹,被瞪了一眼才灰溜溜出去
第五伦拆开竹筒,素白的帛书藏于其中,上面是马淑女的涓涓细字,煞是好看——这不是给他的第一封信了,每送一次,她都会认真回信道谢
而今日更是有两份,看来费了不少心思啊
“善,今日能消遣许久了”
第五伦一乐,斜靠在榻上看了起来
马淑女的隶书风格秀逸多姿,结体匀整,内容一如往日的客气和滴水不漏
她讲述了家里的近况,说新酿了米酒,来而不往非礼,请第五伦也尝尝最后问候第五伦安好,信尾则是谦逊的“妾扱地再扱地”
唯一遗憾的是,她的名第五伦居然还不知道
飞速看完又细细读了一遍,第五伦才拆开第二封,却猛地从榻上站起来!
“牛马走马援,再拜言!”
自从和万脩私奔后,失联快一年的马文渊,终于来信了!
……
ps:求推荐票
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