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卷着沙粒打在方舱的金属外壳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
张小蕾指着舱体连接处的密封胶条,继续讲道:“为了适应沙漠环境,这些方舱的防护等级达到了ip68,能防沙防浸泡。
上周沙尘暴最烈的时候,我们故意让储能模块暴露在外测试,结果绝缘电阻只下降了0.2兆欧,完全在安全范围内。”
说着,她走向炮尾的供弹机构,那里的传送带正缓慢运转,30毫米口径的钨合金弹头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继续介绍道:“就连这个供弹系统都和传统火炮不同。
因为电磁发射时没有火药燃气推动退壳,我们专门设计了电磁推杆式供弹机,每秒能完成50次推弹动作,和超导线圈的充放电频率严丝合缝。
您看这传送带的齿槽,每个都带着磁吸装置,能牢牢吸住弹头避免卡壳,这是我们在三次卡壳事故后才琢磨出来的细节。”
吴浩望着那些在风沙中微微震动的方舱,忽然注意到舱顶的太阳能电板:“这是备用电源?”
“是的,”张小蕾点头,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极端情况下,太阳能板能给控制系统和冷却系统供电,维持4小时基本运转。
我们还在方舱底部装了可拆卸的沙土锚,大风天气能快速固定,毕竟这一套设备总重超过8吨,真被吹得移位了,重新校准弹道参数就要花3小时。”
说着,她抬手抹了把脸上的沙尘,指缝间露出被晒得发红的皮肤,然后继续讲道:“您之前说它像胡杨,其实这些配套设备就是它的‘根系’。
炮管再精准,没有稳定的能量供应和防护系统,到了野外也是块废铁。
我们花了近两年时间才把这套系统的集成度提高到现在的水平,比最初的原型机减重40%,否则根本没法用越野车运输。”
远处的高压气枪还在清理轨道缝隙,气流裹挟着沙粒形成一道道微型旋风。
张小蕾望着那门静静矗立的电磁炮,然后笑了笑说道:“等将来技术再成熟些,我们想把储能模块做得更小,像传统炮那样集成在炮架上。
但现在嘛,它就得带着这些‘累赘’,就像年轻的胡杨,总得先把根扎深了,才能长得挺拔。”
吴浩的目光缓缓扫过那组银色方舱,指尖在炮身的散热槽上轻轻摩挲,像是在触摸某种精密的生命肌理。
他忽然弯腰捡起块被风沙打磨得圆润的石子,朝着方舱的方向比划了一下:“你们这哪是做武器,分明是在戈壁滩上搭了座微型电站。”
风卷着沙粒掠过他的耳畔,他却像是没听见似的,继续说道:“超导磁储能模块、脉冲电源舱、冷却系统……
这些东西串在一起,比炮管本身更考验真功夫。传统火炮是‘一锤子买卖’,靠火药瞬间爆发的力量。
你们这门炮是‘细水长流’,得让能量在毫秒级的时间里精准释放,还不能出半点差错。”
他走到供弹机构旁,看着传送带上整齐排列的钨合金弹头,这些泛着冷光的金属柱体在磁吸装置上微微颤动,像列队待命的士兵。
“三次卡壳才琢磨出磁吸齿槽,”他笑了笑,指腹在齿槽边缘蹭了蹭,说道:“这细节里藏着的,是把实验室数据变成实战装备的较真劲儿。”
阳光突然从云层里钻出来,给方舱顶的太阳能电板镀上了一层金边。
吴浩抬手挡住刺眼的光线,视线落在那些蓝色的光伏板上说道:“从依赖外部供电到自带备用能源,从固定靶场测试到能抗风沙的移动系统,你们把‘生存能力’这四个字,刻进了每个零件里。”
他转过身,望着张小蕾那沾着风沙的脸颊,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赞许:“减重 40%,防护等级 ip68,还有这能在八级风里稳住身形的沙土锚……
这些数字背后,是你们把‘胡杨精神’揉进了钢铁里。
知道吗?刚才我摸炮管的时候,感觉它不是冷冰冰的武器,倒像是在呼吸,超导线圈是心跳,冷却系统是血液循环,供弹机构是神经反射,这些配套设备就是支撑它站稳脚跟的根。”
远处的高压气枪已经停止工作,几名工程师正在给轨道做最后的检查。
吴浩的目光越过他们,落在靶场边缘的胡杨林上,那些歪歪扭扭的树木在阳光下舒展着枝叶,像在回应他的话。
“年轻的胡杨要扎深根,年轻的电磁炮也要带‘累赘’,”他收回目光,拍了拍张小蕾的肩膀,称赞道:“你们做得对,基础打不牢,飞得再高也会摔下来。”
说着,他走到方舱前,手指在散热格栅上轻轻敲了敲,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继续讲道:“我觉得这组‘能量心脏’的设计思路,可以用到后续的大口径电磁炮上。还有这个磁吸供弹系统,能不能给无人机的弹药舱也借鉴一下?
实战装备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得像胡杨林一样,根连着根,才能在风沙里站成一片。”
听到吴浩的话,张小蕾点了点头说道:“是的,武器装备技术方面很多都是相通的,完全可以互相借鉴学习,这块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