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万历明君 > 第58章 应然归圣,实然归朕

第58章 应然归圣,实然归朕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与其整天神神叨叨,不如干点实事。
    心学都没牌面,更别说理学了。
    上面大佬是这种想法,那提拔上来的人,也多少带有这有特征。
    所以,马自强这些侍郎、少卿,反而是少数。
    更别提里面还有借题发挥,想找两淮、京营茬的人。
    这些乌合之众,还真不能压着他低头。
    见马自强支支吾吾,不能言语,朱翊钧没让他难堪,主动接着道:“马卿,朕知你顾虑什么,朕并无为天下学派定统的意思。”
    有些事要开门见山,云遮雾里的,反而容易被曲解,至于信不信,就不关他的事了。
    “朕少时,便读了屈子的天问,心有戚戚。”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宇宙、本我,焉有不好奇的?”
    “马卿,你有惑吗?”
    马自强默然不语。
    朱翊钧放过他,又看向大理寺左少卿李幼滋:“李卿,你有惑吗?”
    李幼滋叹息:“陛下,臣亦有所惑。”
    朱翊钧点了点头,没再一一问过去。
    他似感慨,似抒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本以为朕开了经筵之后,诸位饱学之士,便能为朕解心头之惑。”
    “可朕初开经筵,便有几位先生争执不下,朕都觉得言之有理,更是不知何所从。”
    “这只能说明,朕才智不足,无法分辨。”
    “朕回宫后,愈发沮丧。”
    “又想到了政事上,譬如一人弹劾,一人抗辩,朕才智不足,又该何所从?”
    “譬如六月白虹贯空,有给事中上奏,说这是朕不德之预兆,亦有御史说,此乃天降祥瑞,朕又何所信?”
    “此外种种,譬如地方情事、百姓现状,众所不一,朕又该怎么办?”
    一番话发自肺腑,直教人无言以对。
    众臣纷纷下拜请罪。
    朱翊钧虚扶众臣,摇头道:“这是朕才德不足,岂是诸位肱股之臣的罪过?”
    “所以,朕不得已,学着刑部断狱的路子,自己心中有了个章程。”
    “也就是所谓,万事以‘明证’为主。”
    “就像这善恶论,并非朕想为诸学派定统,只是适逢其会,找到了明证,这才发自内心,愿从陶卿所言。”
    陶大临便是在经筵上坚持性无善恶,后天所成。
    朱翊钧看向陶大临,微微颔首。
    陶大临还在低头请罪,头埋得极低,一动不动。
    这事情很复杂,至少是涉及到心学内部争端,往大点说,还涉及到心学与理学的争端。
    再大一点,则是诸子百家源流之争。
    更大一点,则是皇帝要抢夺释经权。
    至少在马自强看来,这经学裁判的位置,万万不能留给皇帝。
    他闷闷道:“陛下,‘明证’也未必是‘明证’。”
    刑科上,有伪证一说。
    那么究竟是明证,还是伪证,这还不是靠皇帝一张嘴?
    说白了,不就是在抢夺释经权?
    朱翊钧听了这话,终于心中一笑,终于,马自强总算是落入他的话语节奏中了。
    他要争的,自然不是什么经学道统,也不是要争做这个裁判,更别提其余什么乱七八的圣王一体,定统官学。
    这些封建经学,可以作为资粮,但决不能作为地基。
    他要另起炉灶!朱翊钧要的事情,反而就是明面上的东西——明证。
    古人是有很多宣称的,往宽泛了说,有什么天人感应,什么神仙魔佛。
    着眼于身边,亦有什么风水、运气、占星。
    有人宣称雷霆是神仙发怒。
    有人宣称彩虹是天赐祥瑞。
    有人宣称疾病是某种邪祟。
    那么问题在于,这些是真的吗?大部分会选择相信。
    这种没有依据的相信,便称之为迷信。
    有史以来,就是这般过来的。
    如今,他提出了所谓的“明证”,便是要掀起一场思潮——宣称之事的因果关系,是需要证据的,也就是所谓的“明证”。
    但,这还不够。
    因果关系可以是直接,也可以是间接的,明证也可以是清晰真实的,或者是虚伪模糊的。
    更进一步的,如何确定“明证”是不是“明证”?
    那就得建立起验证因果关系的统一方法!
    这,才是朱翊钧要的。
    同时,也是每个文明必走的道路——自然哲学与科学思维体系的萌芽。
    马自强这个质疑很好。
    凭什么伱说明证就是明证?凭你是皇帝吗?
    朱翊钧欣赏地看向马自强,开口道:“马卿,如何判断明证是否是明证,应当也是有法子的。”
    “但朕才能不及中人,却是想不出来。”
    “是故,朕还要仰仗众位饱学之士。”
    这就是让出了裁判之权,让这些人放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