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万历明君 > 第170章 宗罗百代,彻里至外

第170章 宗罗百代,彻里至外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第170章 宗罗百代,彻里至外
    王世贞一番话说完,本应石破惊天,却落得满场寂然。
    功底深厚者,无不大受启发,蹙眉深思,浑然忘了外物。
    功底浅薄者,一味抓耳挠腮,不得要领,只是觉得厉害非常,却又说不上厉害在哪里。
    台下入座的今科会元孙继皋,介于两者之间,失神恍惚,喃喃自语。
    先天理性……实践理性……道途之争……
    俨然一副越是深思,便越是难受的模样。
    李三才收回直勾勾盯着王世贞收入怀中的文章的眼神,面色凝重开口:“以德兄如何评价此文?”
    孙继皋略微回过神,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迷惘:“说不上来。”
    “若论开创,也不过是将道学脉络梳理了一脉,并未见得什么推陈出新的地方。”
    道学,跟道门没关系,而是周敦颐开创的儒门正统,同时也是王世贞诵念的这篇文章梳理的脉络。
    其源流于先秦,奠基于前宋,恢复了儒家中断近千年的所谓“道统”,也即“性命之学”,乃是如今儒门无可动摇,正统中的正统。
    无论程朱、陆王,都是于此一脉相承,脱离不出这个樊笼。
    孙继皋顿了顿,再度开口:“但是……”
    “单单疏河导源,亦有汇成江河之象,甚至隐约有后续呼之欲出,我一时也堪之不破。”
    “只论其人的学问,可谓学究天人,博古通今!各派学说信手拈来,其口气之大,见识之广,必然是当世宗师!”
    这句堪之不破,就是孙继皋方才失神的缘故。
    未见新学说,却又展现出大气象,这种奇怪的感觉,直让孙继皋别扭不已。
    李三才听了孙继皋的话,只觉得不能再赞同了。
    他惊叹道:“宗罗百代,师法古今,岂能不称之为一声宗师?”
    学问都是一脉相承的。
    就如同这位宗师所言,周张、程朱、陆王的学问,可谓是同源而出,后者皆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圣贤的根基,不会是四海舶来,也不会是从天而降,梳理经学脉络,从来都是圣贤的必经之路。
    而这一步,便称之为,宗罗百代的宗师!
    孙继皋愈发惊叹:“以往都是一道之内,有所开创,我才能叹一声宗师,台上的两位教授师,薛公、李公、袁公,无不如此。”
    “今日还是首次遇到,让我未见学说,便仰服称宗之人。”
    “只这一点,哪怕未有开创,也足以台上称师了。”
    作为今科会元,学问自然不低。
    虽然一时想不通厉害在何处,但既然能让他觉得不凡,那就必然不是简单之辈。
    李三才大院子弟,想事情注定没有这么纯粹。
    只摸着下巴轻声道:“也不知道这是哪位宗师,莫不是春芳李公?”
    他听闻李春芳也受邀入京了,今日却未见其人。
    孙继皋失笑了摇头。
    李三才毕竟学问差一筹,才会猜到李春芳头上。
    但他一眼就看得出,这不是李春芳那个专做青词的假道学先生能有的水准。
    他沉思片刻,揣测道:“应当是山农樵夫。”
    李三才愣了愣,一瞬间便被孙继皋说服了,认同地点了点头。
    山农樵夫,指的是颜钧,日用派的大儒。
    以其高举山农樵夫为救世致知之道,所以自号山农、樵夫。
    颜钧同样是个标签贴满的宗师——颜真卿之后、泰州王艮嫡传、谭纶的老师、胡宗宪的军事幕僚。
    年轻时讲学天下,王之诰、邹应龙皆是其信徒。
    徐阶特请其至京城讲学,三公以下,望风请业。
    可惜,嘉靖四十五年,颜钧因为讲学时传授“近代专制”,以致“生灵无告无谋”的观点,被诱逮入狱,三年后改发边疆——即便没有文字狱,也不至于到能指斥中枢“专制”的地步。
    其发边充戍之后,便被俞大猷发牌文,特聘为军师,而后以军功免除罪身。
    如今隐居治学,教化百姓,已然不再涉足俗世纷争。
    比起李春芳,这位经历传奇的当世大儒,才更有可能有这种水准。
    “后生猜错了,不是颜山农。”
    一道声音从两人背后响起。
    两人齐齐回头。
    只见一名四十出头中年男子捋着胡须,话显然也是这位说的。
    李三才连忙见礼:“周洗马。”
    孙继皋听李三才称呼后,才反应过来是谁,慢上半拍见礼:“敬庵公。”
    赫然便是那位号称融会濂洛关闽之学的周子义,同时也是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编修,以学行称于世。
    周子义轻轻颔首,算是回礼,眼神却不在二人身上,似乎还在回味王世贞方才诵念的文章。
    过了一会,他才重复了一遍方才的话:“不是颜山农,高度不一样。”
    孙继皋迫不及待追问:“高度?”
    周子义点了点头,语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