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万历明君 > 第189章 迁莺出谷,重整旗鼓

第189章 迁莺出谷,重整旗鼓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阁臣了。”
    先前有意放任也就罢了,现在再不补阁臣,申时行一个干活得忙出病来。
    说到这里,朱翊钧不免有些可惜:“本意是想让余有丁办完山东盐政后入阁差遣,可惜,如今被束在山东巡抚之位上了。”
    说罢,他转头看向张居正,意味难明:“先生,你说,王希烈是正寝么?”
    他不记得王希烈历史什么时候去世的。
    但其人年近五十岁,上任不过两月余,就心衰而死,很难不让人多想。
    张居正沉默片刻,正色回道:“陛下,没由来的事,便不要多想了。”
    朱翊钧哑然。
    天空中并没有下雪,只有冬风来回席卷。
    朱翊钧用手紧住身上的大氅,略过了方才的话题,继续谈论起增补阁臣的事:“朕属意王锡爵任吏部尚书,待先生回来,便让他交还吏部,入阁办事。”
    张居正闻言并不意外,毕竟皇帝年初就准备让此人入京了。
    但他还是忍不住评价了一句:“王锡爵这些年任南京刑部侍郎、礼部左侍郎、应天巡抚,考成从来都是上佳,出身、资历都合适,就是……”
    “就是性情暴躁,颇类定安伯。”
    当初高拱掌吏部的时候,三天两头就被弹劾,与其行事风格自然有关系。
    这王锡爵,也不遑多让。
    朱翊钧笑道:“朕会注意的。”
    要的就是王锡爵脾气不好。
    否则这小半年,单靠申时行怎么压制六部,甚至于王崇古?
    申时行与王锡爵两人既然号称“苏州绝恋”,正适合用在这段内阁与吏部分治的空窗期内。
    张居正见皇帝有了决意,也没再说什么,而是紧接着道:“六部堂官呢?”
    南郊这一遭过去,六部堂官一半都去了位,不补自然是不行的。
    两人一路从文华殿出来,走到御道上。
    朱翊钧沉吟片刻:“正好还有些拿不准,先生替朕参谋参谋。”
    张居正跟在皇帝身后,并不出言推脱——这几年向来如此。
    朱翊钧凑得张居正近些,免得老人家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如今礼部尚书马自强告老,左侍郎赵锦致仕,只剩右侍郎林士章。”
    “左侍郎朕有意让国子监祭酒何洛文接了,至于尚书之位,尚在犹疑之中。”
    也不是无人可用,问题就在于谁更合适些。
    张居正闻言,有些意外:“林士章进补尚书不妥么?”
    林士章是嘉靖三十八年的探花郎,资历可比许国老多了,位在许国之下反而才有些不当。
    朱翊钧无奈回道:“朕也想过,但科道查考之后,吏科说林士章通番私税,御史劾他不堪祀典。”
    “加之在任两年,目睹赵锦上蹿下跳,也未与朕交心,朕不太放心。”
    张居正欲言又止。
    科道弹劾林士章,只是小节。
    至于放任赵锦,也并非什么罪大恶极的事,谁也说不准这位林侍郎是不是想来一出“郑伯克段于鄢”,毕竟,是皇帝先放任赵锦的。
    不过,皇帝既然说放心不下,那也没什么好说的。
    张居正弃了劝告的心思,在脑海中搜刮合适的人选,片刻后开口道:“汪宗伊如何?”
    朱翊钧听得这个名字,一时没有答话,而是认真盘算起来。
    汪宗伊是嘉靖十七年进士,一度有“位跻八座,望著三朝”的美名,资历上肯定是够的。甚至于,还因为有拒绝严嵩父子的拉拢,在士林声望上,也极为合适任这个礼部尚书。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在于,其人有些过于实干了,无论是做县令,还是做堂官,都可谓清慎勤敏,厘正积弊。
    连百姓都说他“为国为民,任劳任怨”,这种人物适合做实事,反而不适合在礼部。
    尤其这位若是坐到礼部尚书的位置上……恐怕朱翊钧这几年随意使唤马自强的好日子就一去不返了。
    但朱翊钧权衡再三,也找不到比汪宗伊更合适的人选。
    最终皇帝还是缓缓颔首:“善。”
    说到这里了,朱翊钧也不停,干脆将六部的安排陆续说了出来:“兵部这次空出一个右侍郎,朕属意陈经邦。”
    “陈炌致仕空出来的吏部侍郎暂时便不补了,让姚弘谟一人佐王锡爵,他老实本分,两人正好磨合一番。”
    “至于刑部左侍郎,朕属意许国。”
    “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朕一时还没有人选。”
    张居正静静听着皇帝如数家珍。
    等皇帝说到户部,张居正当即有了回应:“范应期如何?”
    朱翊钧脚步顿时一缓。
    范应期……朱翊钧不免犹豫起来。
    小范人倒是没什么问题,状元郎出身,如今的光禄寺卿,资历和履历上正好合适。
    就是好像家风不太好——家族搞兼并田地,不慎闹出群体性事件,最后被逼自杀的状元郎,成分实在复杂。
    思索半晌后,朱翊钧还是决定给他一个机会:“那便如先生所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