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万历明君 > 第190章 四不两直,克尽厥职

第190章 四不两直,克尽厥职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第190章 四不两直,克尽厥职
    万历七年,十月十八,大雪。
    正所谓,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按这样说的话,朱翊钧自从登基以后,就与好时节无缘了。
    总有那么一二闲事,挂在心头。
    譬如今日,哪怕习武,也有处理不完的政事,接见不完的奏对。
    景运门外,校场。
    朱翊钧挽起一把通体乌黑的长弓,呼吸均匀,弓弦紧绷,认真地瞄着五十步外的靶子。
    郑宗学站在皇帝身旁,继续说道:“……校阅拟定在正月二十二,至于人数、哪几营、流程这些具体的条陈,王阁老还在与顾总督商议。”
    咻!
    朱翊钧猛地松开手指。
    箭矢脱弦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勉强嵌入箭靶边缘。
    “阅兵的事,你多上点心。赵用贤要调去浙江与倭寇征战了,朕准备让赖廷桧接任京营右参谋,他赴任前这一个月,你先一肩挑着。”
    朱翊钧将五力弓放下,又拿起一张六力弓——明朝一斤约为595克,九斤四两则为一个力。
    多了一个力,弓弦拉开的时候,便没有之前那般饱满了。
    朱翊钧手臂有些颤抖,认真瞄了起来:“趁着阅兵这个机会,将吃空饷的勋贵将官顺道清一清,你是文官,来做这个事,比顾寰方便。”
    十万人的京营,总免不了有人吃空饷。
    每过个三五年就得查上一遍。
    郑宗学正要说话,便听弓弦嗡嗡,一道箭矢擦着箭靶,往后飞去。
    他见着弓箭落地,朝皇帝拱手道喜:“这一箭之远,当有一百二十步!可见陛下已足有六力,实乃文武双全!”
    皇帝训练是按照京营的标准来的,距离要求为一百二十步及格,一百六十步上佳。
    而力道上,则分上中下,上力为一百二十斤;中力为八十斤;下力为六十斤。
    皇帝能拉六力弓,射一百二十步,已然是达到了大头弓兵的标准。
    虽然脱靶了,但是陛下射的远啊!
    武德昌隆!
    朱翊钧没好气瞥了一眼郑宗学:“伱这厮也变成佞臣了,没见朕练准头呢?”
    老实说,他这样瞄半天的准备,肯定做不得数。
    譬如武举的考试标准,便是步射移动靶八十步,十二连发中一半。
    所以,朱翊钧现在只能说是力度以上,准头未满,半步大头兵是也。
    郑宗学面对皇帝的调侃,只是坦然道:“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
    顺从皇帝,也是怕皇帝无聊。
    朱翊钧听了这话,也是没绷住表情,噗嗤笑了出来:“朝臣都是用典故劝谏的,你倒是用来讨朕开心了。”
    这话是宇文士及说的。
    唐太宗看见一棵树,随口赞了一句好树,一旁的宇文士及便战吼起手附和,啊啊确实太好看了。
    太宗无语表示,你这样很像佞臣啊,宇文士及于是便说了郑宗学这番话——可见,能让领导松弛下来,才是真正的心腹。
    当然,郑宗学并不是单单在讨好,更多的,还是拿唐太宗勉励皇帝。
    南郊一事之后,这些帝党对皇帝的期望,越来越高了。
    郑宗学讨了个趣,也没得寸进尺,片刻后便敛容说回正事:“这几年虽然将泰半不听号令的勋贵都打发去了五军都督府,但吃空饷这事,恐怕得追到营官头上去……”
    “臣力有未逮,还需一干副将、参将倾力配合才是。”
    他这个京营左参谋,可以说是如今的常务主官了,位卑而权重。
    但毕竟是文官,掌控力始终不足以深入到中下层。
    朱翊钧没有说什么朕只要结果这种话,反而表示理解:“所以,朕打算趁着阅兵这个契机,让一干副将、参将、游击将军、佐击将军,与朕一同上上课。”
    “届时拿出皇帝的名头,替卿劝诫一二。”
    给副将参将做工作,自然不全是为郑宗学查空饷铺路的。
    更是还是他如今年岁渐长,对于掌控京营,有了更进一步的需求。
    文臣控制到内阁与廷臣,武将,就需要深入到京营一干副参——一营一将,三十营就是三十人,并不算多。
    郑宗学一怔:“上课?”
    朱翊钧点了点头,将手中的弓放下:“戚继光、殷正茂、俞大猷一干帅臣、总兵官,在浙江、两广、福建都领兵甚久了,该调任的得调任,该养老的得养老了。”
    “回京述职时,正好在京卫武学领份差遣。”
    “毕竟……朕儒经学得差不多了,也该学学武经了。”
    郑宗学闻言,忍不住提醒道:“陛下,近年日本内战,我朝沿海逃难来的倭奴也一年比一年多,眼下沿海的帅臣总兵一齐调任,还是小心为上。”
    并非倭寇战斗力有多强。
    而是这玩意儿跟黑奴一样,价格便宜,浙江福建的士绅招揽起来极其简单。
    要是某些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