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万历明君 > 第229章 蜃气楼阁,蛙声管弦

第229章 蜃气楼阁,蛙声管弦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第229章 蜃气楼阁,蛙声管弦
    「葛成那些亡命徒,到底靠不靠得住?子诚语焉不详,愚兄心中实在志忑。」
    三层高的雅致阁楼内,摆了一桌简单的二人斋宴。
    做东宴会的,赫然是盐政总督之子,国子监荫生,济南府知府,殷浩。
    名门出身,向来不缺礼数,殷浩方才结束了府衙整日的案渎劳形,已然疲惫不堪,却仍旧以府君之尊,主动起身为客人斟酒。
    当然,姿态放得稍低,也不乏有求于人的缘故,
    事情一旦开端,走向就不可能时时在自己掌控中。
    自充州府民乱后,殷浩的眼皮已经数日没能合上。
    上至山东的这些抚按大员,心思诡难以捉摸。
    巡抚余有丁会不会看在那位盐政总督老师的面子上袖手旁观?
    几封送去济宁书信,都未有回音,自家的父亲又是个什么心思?
    沈鲤到底有没有本事,以雷霆之姿迅速平息曲阜的民乱?
    下至席卷的民乱,同样无法遥控。
    方才便听到充州的消息,何心隐那厮,竟然利用自己在民间的声望,妄自插手民变,企图蛊惑百姓,劝降葛成。
    这身为儒生而咒骂圣人,大户出身却叛了自己的跟脚,简直数典忘祖,以邻为壑!
    只怕那些鼓动民乱的骨干们,贪财惜身,真遇了事,恐怕毫不犹豫就会抽身而退。
    还有那些推出来名义上的头领.
    殷浩想到此处,余光打量着张意的反应,方才他口称的子诚,便是太仓三张之一张意的表字。
    山东还是不够远,逃犯大多不会在此驻留,也就更南边的地界上养死士、倭寇、家奴的风俗才更兴盛些。
    譬如葛成这些人,就是张家夹袋里的人才一一张家这些年野心不小,四处仗义助人,不仅收留了不少走投无路的亡命徒,相识的郡望世家但凡遇了难处,张家也每每主动登门,仗义裹助。
    然而,面对殷造的询问,张意置若罔闻。
    他眸中含笑地看向殷浩,轻飘飘岔开话题:「此番我亲自进京一趟,委实闻见了不少趣事。」
    太仓张家在民乱事上牵扯甚深,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是故,张意便趁着儿子张辅之中进士之际,借着入京置办房产的名义,四处走动,窥探中枢局势,也好见招拆招。
    眼下张意便是自京城回返浙江途径山东而已。
    殷浩见自己的问题被无视,斟酒的手在空中一滞。
    虽说都是聊正事,但张意这厮总是要将言语之间的主动权拿捏在手中,简直狂傲。
    他心中不满,勉强扯了个笑容,按住衣袖重新坐回了位置:「子诚指的是?」
    张意单手拿过酒杯,也不碰杯,只自顾自饮了一口,感慨道:「如今清丈带来的乱子,已然蔓延到了京中。」
    「进京请愿的乡绅学子,在九门外匍匐豪哭;六科十三道闻风而动,争相谏言;文华殿上群臣廷议,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实可谓震动朝野!」
    殷造闻言,神情一动。
    山东的事情闹到现在,所为的,不就是震动朝廷,好教度田知难而退?
    如今听到有效,殷造几乎压不住嘴角的喜色。
    他也顾不得张意失礼,连忙追问道:「陛下呢?有无幡然醒悟,重新商榨度田事?」
    张意摇了摇头:「皇帝刚忆自用,怎会轻易改弦易辙?」
    旋即又话锋一转:「不过,皇帝这些时日深居简出,寡言少语,恐怕也是心中打鼓。」
    「此前殿试,皇帝还借着策论吹风,试探了一番朝野的水温。」
    「以此观之,只怕也是重压在心。」
    殷浩听了这话,挑了挑眉头。
    他坐回位置上,又为自己斟满一杯,口中问道:「试探水温?」
    既是问皇帝怎么试探,又是问试探结果的水温如何。
    张意砸吧嘴回味一番,扭头翻开手边的书册,露出夹在其中的一页纸。
    他将书册往身前一推,示意道:「这是此次殿试,皇帝亲自出的策论。」
    殷造见状,饶有兴趣地伸手接过。
    他喃喃念出来声:「廷上君臣,宰持万化,统摄九畴,建用皇极备矣,又用三德为权衡,实皇极以体常以立本,三德以尽变以趋时。」
    殷浩抬头看向张意,想要发问请教,却见后者笑而不语,他不愿显拙,话到嘴边文咽了回去。
    他虽只是监生出身,但大经大义总识得,虽吃力了些,但尚且能看懂个七八分。
    皇极出自《尚书·洪范》,是治国九畴之一,这里指的不是信息全知的意思,而是「治国的至高准则」。
    当年朱熹将皇极解为「帝王的中正之道」,乃是是君主应秉持公正无私的德行,作为天下的道德标杆与政治核心,以此统摄万民,实现天下秩序的稳定安宁。
    但万历二年以来,以皇帝为首的道理学门人,重新释经,将其解读为天下道统之所有,皇帝道极之所在。
    说人话就是,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