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场战争的所有责任和影响施加给塞尔维亚的内阁政府,从而甩脱奥匈帝国在这场战争中对塞尔维亚人的罪行,这算是比较不错的方式了。
虽然也会有一部分塞尔维亚人仇视奥匈帝国,但至少也有塞尔维亚政府这个帮忙分担的背锅者。
而且让塞尔维亚政府背锅也是有着其他的目的。这场战争之所以爆发,就是因为亲俄派的塞尔维亚政府对奥匈帝国十分仇视。
亲俄派的塞尔维亚政府对奥匈帝国占领的波黑地区有着十足的野心,他们在俄国的支持下,甚至架空了亲奥的塞尔维亚国王米兰·奥布雷诺维奇。
如果能将这场战争的责任甩给亲俄派塞尔维亚政府,让亲奥的塞尔维亚国王能够****的话,这对奥匈帝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重新转变为亲奥派的塞尔维亚不仅不会成为奥匈帝国继续扩张的阻碍,甚至还能够成为奥匈帝国对抗俄国的有力帮手。
像塞尔维亚,保加利亚这些巴尔干民族,虽然他们的国土和人口都不多,但战斗力确实十分彪悍。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在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更是成为了欧洲各国对抗奥斯曼帝国的第一线。
如今奥斯曼帝国虽然衰弱了,但这里也成为了俄奥对抗的前线。正是因为如此多的经历,让这里的民族形成了十分彪悍善战的性格。
同等规模的塞尔维亚军队,面对奥匈帝国军队也是能发挥不错的战斗力的。如果不是他们的武器装备水平以及后勤补给太过糟糕,奥匈帝国想要如此轻松地赢得这场战争也是相当困难的。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如果能够武装出10万塞尔维亚军队,发挥的作用将堪比10万最精锐的奥匈帝国军队。
这10万人能够拖住至少20万俄国军队,如果未来和俄国还有战争,塞尔维亚人的作用显然是相当重要的。
塞尔维亚宣布投降的消息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几乎所有国家的目光全部放到了波兰平原正在进行的战争上。
事实上,对于这场战争,德奥俄三方都没有倾尽全力的想法。
这也导致波兰平原进行的这场战争更像是各国的实战演练,三个国家都派出了一定数量的军队,一边测试自己研发的各种武器装备,另一边则试探各种阵列部署和战术思路。
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算是彻底将线列步兵扫进了垃圾桶,但关于最新战争的各种战略部署和战术思路,欧洲各国还没有较为明确的结果。
这场三大列强之间的战争明显是很好的探索方式,三个国家在波兰平原进行的战争更是吸引了许多列强派出军事观察团,对各场战役的细节百般记录,生怕错过各种紧要的关头。
在塞尔维亚宣布战败之后,三国也都知道这场战争不会长久。
大家也都没有必要和对方打个你死我活,毕竟这场战争的主要焦点还是在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半岛目前的战争已经结束。
塞尔维亚投降后的第5天,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派出的使者正式抵达了德国首都柏林,并且提出了关于这场战争和平谈判的请求。
对于此时的德国来说,这场战争也算满足了他们的目的。
德国毕竟在普法战争之后就没有经历大规模的战争了,这场与俄国人之间的战争算是很好的炼金石。
事实证明,哪怕经过了接近20年的时间,德国军队仍然是目前最强大的军队之一。
在波兰平原进行的规模有限的战争当中,德国军队的战果是最大的,士兵损失却是最低的,这就是德国军队强大战斗力的最好佐证和证明。
目前德奥俄三国的战损比当中,德国的战损比高达1:3,平均每1个德国士兵能够换掉3个俄国士兵。
奥匈帝国最精锐的军队能够达到1:2的战损比,普通的军队只能达到1:1或者1:1.5的战损比。
战斗力最差的就是俄国军队了。俄国军队中也不是没有那种能和德奥战损比打成1:1的精锐陆军,但精锐陆军的规模实在有限。
大部分军队的战损比都十分糟糕,那些紧急动员起来的军队,战损比更是一塌糊涂。
正是因为这些战斗力较差的军队的拖累,才让俄国的战损比看起来如此差劲。
不过这对俄国来说也并非是一件坏事。毕竟俄国的人口是德奥的好几倍,这样的战损比对俄国来说也不算太过严重。
俄国可以咬咬牙承担上千万的伤亡,问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敢承担数百万的伤亡吗?
此时可不是一战的那个时刻,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人口还没有一战那么多。
目前根据各方面消息的预估,德国的人口应该在4780万左右,奥匈帝国的人口应该在3980万左右,与欧洲各国相比都已经处于不错的水平了。
要知道,此时的英国人口只有3200万,法国的人口也只有3950万,人口能够接近4000万的,放眼全世界也能称得上是人口大国了。
西班牙的人口经过了百般追赶,目前也只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