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军队哪里能够想到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军队能有这么狡猾,再加上意大利军队中也有很多新兵的原因,最终导致了这场惨败的发生。
阿比西尼亚帝国缴获了超过1.1万支步枪和50多门火炮,这一下子让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军事力量变得丰富了起来。
按照这么个趋势,阿比西尼亚帝国以战养战之下,军事力量会越来越夸张。
意大利投入到陆军中的武器装备最终只会给阿比西尼亚帝国做了嫁衣。目前的阿比西尼亚帝国绝对是欧洲唯一一个装备步枪超过上万支的土著国家。
在上万支步枪和数十门火炮的补充之下,意大利军队再想要征服整个阿比西尼亚帝国,难度就要高上许多了。
正当欧洲各国都在思考阿比西尼亚帝国是否会乘胜追击,夺回被意大利占领的厄立特里亚地区的时候,阿比西尼亚帝国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做出了一个让欧洲各国都感到惊讶的决定,那就是陈兵于厄立特里亚边界,不再对意大利占领区发动进攻。
阿比西尼亚帝国放弃进攻也让意大利政府松了一口气。要是厄立特里亚地区再被夺回的话,那意大利丢的脸可就大了去了。
清楚自己已经处于劣势的意大利政府也没有过多坚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谈判之后,最终和阿比西尼亚帝国签订了《亚的斯亚贝巴合约》。
这份合约规定,意大利尊重阿比西尼亚帝国的独立地位,并且承担发动战争的责任,向战争胜利方的阿比西尼亚帝国赔款1000万里拉。
阿比西尼亚帝国则放弃已经被意大利占领的厄立特里亚地区,双方在土地问题上达成了统一。
阿比西尼亚帝国不再北上威胁意大利,意大利也不再南下觊觎阿比西尼亚帝国的腹地。
事实证明,孟尼利克二世还是相当聪明的。
随着战争的进行,时间也已经来到了10月底。
如果继续打下去的话,埃塞俄比亚地区的播种期即将到来。为了农业的收成,帝国的士兵们迟早是要回家播种耕作的。
到时候如果强行让这些士兵留在军队的话,难免会引起这些士兵的不满。毕竟就算打赢了战争,对农业的影响也是无法挽回的。
阿比西尼亚帝国南部还有许多邦国游离于帝国的统治之外,孟尼利克二世认为,将这些邦国和其他土地并入帝国的统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北边已经损失的厄立特里亚没有必要再追回了,毕竟这里是阿比西尼亚帝国的海岸,也是整个帝国最富庶繁华的一片土地。
如果非要夺回厄立特里亚的话,势必会引起意大利人更加激烈的反扑。到时候如果像英国和布尔人的战争那样,持续好几年的时间就不太划算了。
毕竟战争是在阿比西尼亚帝国的腹地打响的,对意大利本土的农业和工业没有太大的影响。
只要本土没有受影响,意大利是能打一场持久战的。但阿比西尼亚帝国的腹地会受到战争影响,这场战争拖得越久,对阿比西尼亚来说就越不划算。
阿比西尼亚帝国的退让并不让欧洲各国感到惊讶。虽然阿比西尼亚帝国获得了短暂的优势,但国家之间强大的实力差距就注定了,只要战争继续进行下去,意大利人迟早能够夺回优势。
真正让欧洲各国感到惊讶和好奇的,是意大利政府突然的退让。
按照道理来说,哪怕打了败仗,意大利政府想的也应该是如何打回来才对。
但没想到,在阿比西尼亚帝国再次提出和谈请求之后,意大利方面还真的同意了阿比西尼亚帝国的和谈请求,并且最终签订了这样一份条约。
虽然最终阿比西尼亚帝国承认了意大利对厄立特里亚地区的统治权力,但意大利也被迫承认了阿比西尼亚帝国的独立地位,并且还要向对方赔款1000万里拉。
虽然这笔赔款并不多,但却坐实了意大利战败国的地位。一个列强面对一个土著成了一个战败国,这样的故事怎么看都觉得好笑。
但凡意大利政府能够强硬一点,都不会这么轻易的就沦为欧洲各国的笑谈。毕竟作为目前最强大国家的英国也是差不多的情况,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打败布尔人,只能通过消耗的方式慢慢磨干净布尔人的潜力,然后再结束这场战争。
对于英国来说,意大利的糟糕表现让他们松了一口气。如果说英国军队的表现只是糟糕,那意大利的军队的表现就说得上是差劲甚至十分差劲了。
有表现如此糟糕的意大利军队吸引火力,至少高贵的英国政府不会因此丢了面子。毕竟英国相较于意大利政府的表现来说,明显还是体面了很多的。
其实在意大利打响这场战争的时候,卡洛就清楚意大利大概率不会获得胜利。
卡洛毕竟也是意大利人,对于意大利陆军战斗力还是比较清楚的。在意大利刚刚统一的时间段,意大利的陆军战斗力还是可以肯定的。
当时撒丁王国的军队战斗力绝对在合格线以上,加里波第组建的红衫军战斗力更是十分强大,靠远征就消灭了当时的两西西里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