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的姑姑马皇后 > 第145章 三个月

第145章 三个月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时间匆匆,转眼三个多月过去了
    到了十月初一
    京师变了
    夜晚的京师,亮了
    除了午门、承天门、洪武门和正阳门,在京师的五个主要路口,一到夜幕降临,大大的神灯就亮了起来
    开始的时候,不知哪传的谣言,说这是妖灯,吸收人的精气神,还真让不少百姓避之惟恐不及
    “别傻了,这可是谪仙人从仙界带回来的宝物,吸收日月精华滋养肉身,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就问你们,哪里的神灯最多?”
    对啊,哪里的神灯最多,可不就在皇宫
    于是,路灯的光亮所照之处,挤满了百姓
    官府一看不对,立即派人宣传和维持秩序,这才让百姓们知道,这只是将日光转化为夜晚照明,并不会治病
    即使如此,灯光下,百姓依旧往来如织
    在虾仁的建议下,老朱让宣传部主导,编排莲花落、凤阳花鼓、相声、甚至是歌舞,轮番在路灯下表演
    宣传朝廷的政策,控制了舆论
    百姓们有了免费的夜生活,又了解了惠民政策和朝廷的主张,口口相传,个个都成为了最好的宣传员
    宵禁时间,从一更三刻,也就是晚上八点,推迟到了晚上十点
    百姓们有了夜生活,也带动了京师的消费,促进了经济发展
    新商税的推出,增加了国库收入
    自从去年默许船队出海商贸后,老朱虽说没有下旨废除禁海令,但禁海已经名存实亡
    继宁波市舶司恢复之后,泉州市舶司和广州市舶司也相继恢复,还增设了威海市舶司
    每天都有船队从四个市舶司进出,不但给朝廷带来了大量的关税,还让大明的造船、纺织、陶瓷、茶叶等行业蓬勃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
    一批关税入库
    老朱拿着账本,看着上面的数字,乐得合不拢嘴,也不断地拍着大腿,直呼以前真是昏了头,竟然会下达禁海令
    边上的朱标笑道:“父皇,这只是关税,沿海的渔民可以下海捕鱼,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又丰富了百姓的餐桌”
    “好,很好!”
    老朱更加感到满意
    自从默许商贸往来,之前老朱制定的户籍政策,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凡大明百姓,皆可参加科举”
    这一条,是老朱明旨颁布
    有了这一条旨意,其它的户籍禁锢也就被打破,百姓们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随着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推广全国,百姓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陛下和朝廷的拥戴之情高涨,老朱的威望达到新的高度
    士绅们的利益受损,也让他们发现,土地不能成为财富的保障,那么就需要另辟财源,行商、出海、办厂、种植和养殖等,就成为他们投资的新目标
    百姓的日子好过一些,也就想要穿暖吃饱,加上海外的贸易,纺织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原材料就跟不上了
    种桑养蚕,种植棉花和苎麻的热潮形成,也成为朝堂上争吵的根源
    种桑、种棉和种麻,势必会侵占农田
    民以食为天,以农为本,一直是封建王朝的首要根本
    反对侵占良田种桑棉的官员占据了大部分
    如果是在以前,老朱根本不会有侵占农田去种桑棉的想法,谁要是敢这么做,老朱二话不说就会砍掉他的脑袋
    现在不同了
    今年玉米种了三万多亩,收获的玉米种子足以在明年推广到全国
    占城稻的种子在东北和各地试种,收成也颇为可观
    出海贸易,为了避免空船返回,也带回来了数量庞大的粮食
    还有土豆和红薯,等待推广
    粮食问题将不会是问题,那么扩大桑棉麻的种植面积,也就很有必要了
    种桑棉的收获远超种粮,但也不能任由良田被改种桑棉,在朱标的建议下,老朱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桑棉麻尽量种植在旱地和山上,每县田地的种植面积,不得超过田亩数的二成,且种桑棉麻的田地要多交一倍田赋
    “姑母,羊毛啊!”
    虾仁见马皇后忘了羊毛,连忙提醒
    马皇后一拍额头,苦笑道:“我怎么忘了这个了!”
    “什么羊毛?”
    这时候,大明还没有羊毛线和羊毛衫
    马皇后拿出了两件羊毛衫
    福清穿上一件,让人眼前一亮
    老朱也穿上一件,感觉很舒服,很暖和!
    老朱吩咐朱标:“标儿,安排百姓多养羊,养羊可以薅羊毛卖钱,又可以卖羊肉,一举双得!”
    虾仁又忙道:“姑父,咱们不需要养羊,咱们可以去向游牧民族收购羊毛,这么做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
    老朱双眼一亮,问道:“什么好处?”
    虾仁反问道:“姑父,游牧民族为什么要不断地进攻汉民族,哪怕是汉民族强大时,也会不断地南下侵扰?”
    老朱怒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