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你夹在中间很为难吗?”
崔元直接拉住徐孝先的衣袖让其坐下
“我可不敢劝,我怕你俩以为我夹在中间在挑拨离间”
徐孝先轻松的说道
崔元跟吴仲随即互望一眼,同时叹了口气
“那那件事情我明日开始就着手办?”
崔元问道
徐孝先点着头:“嗯,但丑话要说在前头,告诉他们,往后不会再有世袭一说
平时每人每月二两银子加米布等,战时每人五两银子
立功另算,且视功劳大小奖赏,不限于转正为真正的北镇抚司校尉,甚至是包括小旗、总旗、副百户的官职”
崔元点着头,而后笑了笑道:“我昨天试探了一下一些校尉,可人家的兴趣并不是很高
虽说平日里二两银子对于校尉而言算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了,可听到不能世袭之后,就没有多少人愿意了
而且如今整个北镇抚司,年龄三十岁以下的都不到三千人
按照你二十到二十五岁的标准,也就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
所以我想……要不要把年龄的标准放宽一些?”
“为什么要放宽年龄这个标准?”
徐孝先扭头看向崔元问道
“我是这么想的,年龄一旦提高到三十岁以下,那么一些拖家带口的,可能会出于对银钱的需要就会妥协了
而二十五岁以下,大部分人确实都结婚生子了
可因为父母帮衬的缘故,他们对于银钱的需求显然不如年龄更大的需求那么大
加上一个个性子尚未定型,又都是心比天高的主
即便是愿意放弃世袭加入,但平日里的管理难度你想必更为清楚
想想当初你刚到壬字所时的情形……”
不等崔元说完,徐孝先便开始摇着头
郑重道:“正是因为他们的性子还未完全定型,更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彻底变成兵痞老油条,还有一腔热血
所以我才会选择他们
而那些年龄再往上的,要么是被生活磨砺的已经失去了锐气与热血
要么便是已经开始有了随遇而安、得过且过的心理
加上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你觉得有多少人还具热血沸腾、战死疆场马革裹尸的决心与信念?
更何况……有谁知道我们是为谁而战呢?”
说道这里,徐孝先不由叹了口气
在这个时代,想要组建一支拥有铁血信念的军队,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容易
尤其是这种世袭制的存在,使得大明朝的军队早就失去了该有的铁血锐气跟凌厉杀气
得过且过的躺平心态,在大明朝的无数支军队中更是普遍现象
即便是如今的北镇抚司,看似三十岁以下的就能组建三个卫所可用
可这些人在徐孝先看来,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具有驰骋疆场、奋力杀敌的决心与信念
去年俺答袭扰京城,大明朝的军队人数可是人家的十倍还要多
可结果呢?
除了有限的几支卫所能够有效抵抗俺答的铁骑外,其余大军一旦碰到俺答的骑兵,那是立刻就被冲得四分五裂做鸟兽散了
要不然杨增也不会被俘虏,要不然俺答也不可能在退回草原时是那么的从容
甚至还可以因为天降暴雨的缘故,从而轻松的掉头绕路
而就是这般情况下,依然还是冲得跟在屁股后面“相送”的大明军队招架不住、望风而逃
如今的大明军队,根本不具备跟草原骑兵对抗的实力
而徐孝先显然也无法以下犯上也好,或者是多管闲事也罢的建议陆炳该如何精简锦衣卫,以及明确锦衣卫的真正作用与职责
毕竟,身为北镇抚司的掌印镇抚,若是徐孝先那么建议陆炳了,那就属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
所以徐孝先能做的,便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尽最大可能的组建一支进可攻退可守的精锐部队
包括比如今北镇抚司、锦衣卫、东厂更为专业的刺探、暗杀这种组织
“你的意思是……正是因为年纪小,所以才好调教?”
吴仲显然要比崔元更了解徐孝先
徐孝先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个意思
年纪小,阅历自然少,而我们便可以根据这些培养出一支真正愿意为大明朝、为大明朝百姓抛头颅、洒热血的精锐骑兵来
若不然都像其他军队一般,我们岂不是重蹈覆辙,重新组建不也就没有了意义?”
“明白了”
吴仲点着头,显然徐孝先的话语对他有了一丝启发
崔元看看徐孝先,又看看吴仲
最后无奈道:“行吧,我听你的就是,反正天塌了有个高地顶着,我崔元怕啥?
大不了就是一死!”
听崔元如此说,吴仲脸上倒是有了笑模样儿
就像是刚才跟崔元之间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笑着对崔元竖了个大拇指,而后道:“崔大人,这才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