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嘉靖不由想起了之前徐孝先的禀奏。
随即示意黄锦找来徐孝先之前的上疏,而他也依稀记得,元日前徐孝先抓了顺天府治中郑象、以及昌平新任知州樊茂时,进宫跟他说的话。
那么也就意味着……徐孝先秘密出京,目的地就是草原了。
不过当下嘉靖并没有拆穿与责备崔元,示意其起身后,黄锦恰好也找到了徐孝先从前上疏。
嘉靖不急不缓的翻阅着,崔元便忐忑不安的孤零零站在书案前。
“你在北镇抚司的差事儿是什么?”
嘉靖抬起眼皮看了一眼问道。
“回皇上,臣在北镇抚司的差事是负责衙署事物,粮草、兵械、战马、俸禄……。”
“监察谁负责?不会是徐孝先亲自负责吧?”
嘉靖没耐心听崔元继续介绍。
“回皇上,是另外一位副镇抚吴仲负责。”
崔元说道。
嘉靖了然的点了点头,随后就见黄锦走了出去。
盏茶时间,也没人知道嘉靖翻阅之前徐孝先的上疏到底找没找到他想要的。
只见嘉靖又把上疏扔到了一边。
随即又问了崔元一些问题,崔元也不敢有所隐瞒,俱是如实回答。
“可知徐孝先大概什么时候会回来?”
“回皇上,徐镇抚说少则一月,多则两到三月就会回来。”
崔元想了下,继续说道:“徐镇抚的意思是,最晚也要赶在春种前回来。
北关仓一事儿到时候也就筹备的差不多了,到时候还需要他来拿主意。”
嘉靖微微叹口气,嘴角泛起一抹笑意,喃喃道:“他倒是给自己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就没想过朕万一有差事儿交给他办?
行了,下去吧。”
嘉靖摆了摆手,崔元急忙又恭恭敬敬的跪地叩头行大礼。
这一幕看的嘉靖一愣一愣的。
随即不由望向了不远处的菽安。
菽安乃是尚仪局司宾,也就是掌宫里的接待礼仪。
包括了提醒、教导一些头一次觐见嘉靖的臣子该有的礼仪。
所以按照礼仪,崔元在觐见时行大礼后,那么再离开时便不必行大礼。
不过因为崔元属于被黄锦拉过来临时觐见,菽安自然是没有机会去告知。
但嘉靖看崔元又是恭恭敬敬的认真行大礼,总觉得哪里不对。
于是愣了下问道:“你这觐见的礼仪谁教你的?”
本打算转身出去的崔元一愣,急忙又要跪下认错。
却只见嘉靖摆了摆手,道:“不必事事都跪拜,朕问你什么就回答什么就是了。”
“回皇上,这是徐镇抚教导臣的。”
崔元一脸莫名,但还是如实解释道:“徐镇抚告诉臣,若是有朝一日觐见皇上时,一定要记得行大礼。
不管是觐见还是拜辞时。
徐镇抚说,拜辞拜辞,那就是必须跟觐见时一样行大礼的,这样能……。”
在崔元吞吐时,嘉靖冷笑着接话道:“这样能给朕留个好印象是吗?”
“臣不敢欺瞒皇上。”
“哼,回去找你的徐镇抚算账去吧,他把你坑了。
朕这里……觐见时行大礼就足矣,离开时就不必行大礼了。”
“啊?”
崔元被嘉靖的话语真的惊到了。
徐孝先那个老六!
这不是坑自己这个忠心耿耿的下属吗?
“怎么?不信朕的话?”
嘉靖心里头恨不得掐死徐孝先,如果徐孝先现在在他跟前的话。
什么混账东西,竟然连自己的下属都忽悠。
“臣不敢,臣失仪,还请皇上……。”
“算了,这事儿跟你没关系,你是被你自己的上司摆了一道。
这事儿说起来,估计跟他自己第一次见朕时紧张的丢人了,所以这才忽悠着要拉你们下水。”
嘉靖很快就猜到了这肯定是徐孝先那混账的恶趣味。
只是竟然敢把这种恶趣味用到自己这里来,着实可恨。
随着崔元走出仁寿宫,这才惊觉自己后背都被汗水湿透了。
而至于对嘉靖的印象,在他看来,也没有徐老六说的那么可怕啊。
皇上看起来听仁和的啊,哪里有徐老六说的那般动不动就训斥人、就黑脸了?
外面天气阴沉、灰蒙蒙的,但此时崔元觐见当今皇上过后,心情还是很好。
尤其是跟进宫时忐忑紧张的心情相比。
望着暗沉的天空,崔元甚至有心情去猜想,会不会迎来元日后的一场大雪呢?
瑞雪兆丰年。
上元节后若是下雪,那么还会是丰年吗?
西华门处,崔元碰到了急匆匆赶来的吴仲。
两人打了个照面,因有引领的太监在,两人也没办法多说话。
但崔元还是提醒着吴仲:“一会儿觐见皇上时记得跪叩行大礼,但出来时就不必了。
我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