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边走边反复的念叨
“放心,你我以主仆相称”
蓝太平让锦衣卫里擅长易容的人,给他们二人做了简单的装扮
杨荣一身银色华服,腰间挂着玉佩,手里拿着折扇
妥妥的一副风流才子的装扮
而蓝太平则身穿粗布麻衣,额头贴了个黑痣,看着就像有钱人家的护院武夫
“风华楼”建在秦淮河畔,虽然他不是最豪华的,但是进京赶考的举子们对它却十分偏爱
不仅仅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更因为它的名字中的“风华”二字
唐朝温庭筠有句诗;“王俭风华首,萧何设计臣”
作为能走到会试的举子们,谁又不想成为那风采才华第一呢
所以,每次会试前天下的才子们皆聚于此
大家既可以互相认识一番,又可以文会友比一比谁才是独领风骚
“你确定他们会在这里卖考题?”
站在楼下,杨荣再次确认道
蓝太平双手一摊耸肩道,“不确定,咱们就是来碰碰运气而已”
蓝太平这次来“风华楼”,其实是来找人的他早已经派人打听好了,刘三吾的儿子刘谔今年也参加了科举考试
二人进了门后,掌柜的一看杨荣的打扮就知道是进京赶考的举子
“这位公子,您楼上请”
店小二忙上前引导
杨荣点了点头,二人来到了楼上
他们此时来的尚早,只有一群举子聚在一处窗前位置边吃边聊
蓝太平跟杨荣也来到一处靠窗位置
杨荣背对着那群人,神色紧张的低声说,“还好,没有苏州府的学子在”
蓝太平也压低声音说,“就算有,他们认不出你来”
随即他用手拍了拍他的手背,示意他不必紧张
“你们说,今年的三甲会花落哪里?”
“我觉得又得是他们江西人,咱们北平府的能多中几个进士就不错了”
“话不能这么说,我觉得韩兄这次夺魁的希望就很大”
“焦兄过奖了,我觉得你才是最有希望中头甲之人”
蓝太平跟杨荣听明白了,原来这是一群来自北平府的赶考学子啊
“哼,癞蛤蟆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一道不和谐的声音从楼梯传来
紧接着一名身穿粉色锦袍,腆着肚子的男子走了上来他身后还跟着一群学子鱼贯而入,他们每个人脸上都神色倨傲
那群坐在靠窗位置的北平府学子,纷纷把目光投向刚来的这群人
“这位仁兄,您刚才那句话在说谁?”
那名姓韩的学子站起身问道
“自然是说你们这群北方来的蛮子,就凭你们还想中头甲?”
那名身穿粉色锦袍的男子说道
蓝太平看到这人后,心中暗喜道,“真是不虚此行,这刘三吾的儿子刘谔还真来了”
本来是没抱多大希望的,没想到这刘谔还是耐不住寂寞
“呵,不知这位兄台是哪里人,口气也是不遑多让啊”
那名焦姓学子也出言讥讽道
刘谔这群人也找了个靠窗位置坐定,就在这群北平府学子旁边
“在下刘谔,祖籍湖南现居江西吉安”
那粉色锦袍男子得意的说道
他身旁的江西学子们,一个个都面露嘲讽的看着对面北平学子
贯穿整个大明,江西人在科举中的表现都极为出色
甚至有过“朝士半江西”一说
整个大明帝国的官场,由江西人撑起了一半
那群北平府的学子闻言,瞬间气势消散了一半
看着对方一下子气势弱了下去,刘谔更加得意了他指着身边一人冷笑着说,“这位陈?仁兄已经连中四元,不知诸位北方的朋友可有此等成绩?”
北平府的学子皆倒吸一口冷气,纷纷看向那叫陈?的学子
“刘兄千万莫要如此说,在下实属侥幸,惭愧惭愧”
陈?忙说道
他这人还是很谦虚的,说完后还冲着北平府的人歉意一笑
“哼,连中四元又如何?”
“会试榜上咱们等着瞧!”
那名焦姓的北方学子怒道
“呵呵,在下虽然不才但是压你这偏远地区来的乡巴佬一头,还是绰绰有余”
刘谔摇晃着胖脑袋,自信的说道
“你骂谁乡巴佬?”
那焦姓的学子也是个暴脾气,站起身就冲到刘谔身前
“斯文,斯文,注意斯文”
“这风华楼来的都是读书人,怎么混进你这么个武夫粗人呢?”
刘谔不慌不乱的拿着纸扇指着他嘲讽道
“哈哈哈哈”
这群江西学子看着对方怒目圆睁,紧捏着拳头的样子纷纷大笑
“焦兄万万不可,不要因小失大”
那名韩姓北方学子忙拉住他,其余北方学子也纷纷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