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在昨晚就连夜出城,开始四处寻找耿炳文
第二日清晨,蓝太平并未着急继续去其他地方清剿倭寇
“守好台州城,本王不回来坚决不能出城”
城内的粮草还有不少,由于他来得及时只让少数倭寇逃了出去所以城内物资基本没被掠走,足够大军支撑俩月了
“遵命”
蓝缚虎坚定的神色让他放心,只要他说的话蓝缚虎绝对会不折不扣的执行
只要蓝太平不回来,哪怕是圣旨调他走也不好使
虽然首战告捷,可他却无法继续作战
这一仗,先是连续行军六天六夜
士兵就算瞌睡也是在马上,虽然有三匹马换成可一样累毙了大批马
紧接着又是从傍晚激战到半夜,人困马乏已经不足以形容他手下的骑兵了
虽然骑兵损失不大,可是战马损失极大
他的骑兵必须休整一段时间,并且得到补充后才可继续战斗
捷报昨日已经送往京师,连带着井上三郎的人头一起
此战一共斩首倭寇一万五千余名,人头全被斩下在台州城外堆成“京观”
为了防止腐烂,还在上面撒上了大量的盐腌着
此外,蓝太平还命人向浙江和福建的各府县传递了捷报
给当地官员和百姓增加信心
蓝太平交代好后,率领二十余骑朝着京师去了
……
乾清宫,小皇帝拿着捷报看了一遍又一遍
苍白的脸也有了血色,他激动的对江保说道,“马上命人把这份捷报誊抄后,张贴出去”
“还要发邸报,发往全国各府衙”
江保也是满脸喜色,“遵旨”
接过蓝太平发来的捷报,江保立刻去办
朱允熥兴奋的来回踱步,他不敢想自己的舅舅竟然这么快就给自己一个惊喜
“靠山王,靠山王,哈哈哈哈”
“这个封号没错,真是我大明的靠山,朕的靠山!”
殿门口的小黄门都面面相觑,就在前一日小皇帝还死气沉沉
一封捷报,就让他换了个人
“来人,去把方孝孺和常升给朕叫来”
“是”
……
“参见陛下”
“参见陛下”
方孝孺和常升在来的路上,就得到了靠山王大捷的消息
皇上为何召见他们,俩人心里也有底了
因此,二人的心情也比较轻松
“两位爱卿,靠山王首战大捷”
“一战歼敌一万五千余人,还把倭寇的一个头目给斩杀了”
“首级已经一并送来经是,二位陪朕一观吧”
小皇帝朱允熥兴致勃勃的说道
常升和方孝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小皇帝这是亢奋了,竟然邀请他们一起观看敌军的脑袋
“恭贺陛下,天佑我大明啊”
方孝孺率先开口道
常升刚欲接着拍马屁,说两句恭贺的话
小皇帝那边却率先开口了,“方爱卿此言差矣,不是天佑大明而是我大明多亏有了靠山王,这才是我大明之幸”
方孝孺被怼的一滞,他没想到小皇帝竟然这么说
“陛下所言甚是,靠山王千里奔袭首战告捷,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方孝孺随即话锋一转,“陛下可以降旨褒奖,并令其一鼓作气彻底剿灭两省的倭寇”
“以救百姓于水火,解社稷于倒悬”
旁边没说话的常升闻言眉头一皱,立刻上前开口道,“陛下,靠山王的骑兵千里奔袭后不曾歇息就立即投入战斗”
“虽然首战告捷,可其麾下的骑兵也必然损失不小”
“倭寇号称十万贼兵,这一次虽吃了败仗,但人不可小觑”
“切不可急于求成,盲目的索战,这样很可能导致大败”
常升虽然领兵打仗不行,可是这些基本的常识他还是明白的毕竟从小耳濡目染,纸上谈兵却也不在话下
“对,对,确实不可操之过急”
小皇帝闻言立刻改了口,他刚才也是跟方孝孺一般想的
一鼓作气剿灭所有倭寇,好给他出尽这口恶气
“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现在正是国家危难之际,当兵的岂可惜身?”
方孝孺脑袋一歪,鼻子哼声道
这些文官集团不能不急,因为他们的家乡基本都在南边
看着倭寇在家乡肆虐,如何能不心急如焚
这几天就算小皇帝称病不朝,但催促朝廷立刻再派兵前去剿灭倭寇的奏折如同雪花源源不断飞入乾清宫
“当兵的可以不惜身,但不代表他们要白白送死”
常升撇嘴说道
“哦?开国公若是怕死,老夫却不怕”
方孝孺随即躬身行礼道,“陛下,老臣愿去靠山王军前效力拼得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