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开局吓晕马皇后,朱元璋坐不住了 > 第399章 想设经济特区?

第399章 想设经济特区?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奉天殿
    老朱端坐在龙椅上
    “陛下,广州府,从汉朝开始,一直都是重要的临海之地,更是唐宋海贸重要的港口之城”
    “目前广州府拥有人口四十五万,商人繁多,商业繁华”
    “现在咱们大明已开放海贸,臣向陛下请愿,恳请陛下把广州府设为经济特区!”
    广州府布政使徐本刚请奏完,后面站着的承宣布政使韩宋文连忙出列,恭敬禀报道:“陛下,臣肯请让山东成为第二个经济特区!”
    “山东从古至今都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并且山东也是临海之地,同样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听到韩宋文的话,凡是回朝的,那些临海的地方坐不住了,纷纷出列,要求朝廷把这些地方变成经济特区
    开玩笑,应天府现在是什么情况,大家又不是不知道
    虽然占据着京城的优势,但这一年多时间,人口、经济、发展等等,不管哪一方面,都不是其他地方能够比拟的
    甚至,给人感觉,京城与其他地方相比,领先了上百年!
    先不说什么蒸汽车、摩托车跟电灯电风扇,就是应天府的商业制度跟商业氛围,都是其他地方望尘莫及的存在
    光一个京城,一年的税收都能抵大明所有州府加起来的总和!
    以前的京城可不这样
    以前京城的税收,连江浙都比不了
    最重要的是,经济特区有钱啊!
    君不见,整个朝廷,陛下最满意的就是京城中的官员!
    尤其是那曹府尹,陛下经常拿他当典范来贬低其他人!
    大家算是看明白了,谁能给陛下赚钱,谁就是陛下的“爱卿”!
    并且,作为经济特区,每月的税收不必如数上交,可以截流一部分,用于城中各种所需
    如:修葺房屋道路、救济流民孤寡、作为奖金发放给官员等等
    有钱,有政策,有扶持,就是拴条狗都能治理好特区
    泼天的政绩,谁人不眼红?
    有小道消息,陛下打算明年让那曹府尹进入户部,担任户部侍郎
    以后说不定能混成户部尚书呢!
    不说什么尚书侍郎,但凡能长留在京城做官的,哪怕是个九品的芝麻小官,都是其他地方官员不能比拟的
    俗话说,京城官员自动升两品!
    可见京城官员的权力有多大
    大家做官是为什么?不就是手中权力吗?
    有了权力,干什么都方便!
    既然京城能被设为经济特区,那其他地方为什么不可以?
    要知道京城不管是地理条件还是产业作坊,或是经商氛围都不算是最好的
    老朱静静听着下方争辩的朝臣,心中叹了一口气
    果然,这一天还是来了
    之前标儿建议,再设一个特区,专门从事海贸
    想要做出一番成绩的布政使,哪个瞧着京城不眼红?
    有政绩,才有升迁
    不过,盲目扩张“特区”,并不是好事
    摊子铺得太大,资源分散,监管不力,最终只会一地鸡毛,甚至可能滋生腐败,动摇国本
    特区,需要的是示范效应,是可控的试验田
    老朱去过后世,自然了解后世发展
    像广州府,海贸根基深厚,是南洋门户,后世第一个开发发展的,便是广州
    福建(尤其是泉州),宋元时期的海丝重镇,民间海商活跃,在后世同样被设为特区
    这两地,是撬动海贸、引入新风的理想支点
    老朱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那笃笃声不大,却奇异地压下了殿内的嘈杂
    “好了”
    老朱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诸卿为国分忧,争相请命,其心可嘉”
    “不过,设立经济特区特区,非为恩赏,也不是某些人敛财之地”
    “经济特区乃为国策试验,关乎大明未来经济之兴衰”
    老朱顿了顿,看向群臣:“咱深知诸卿之热忱,然国之资源有限,朝廷精力亦有限若遍地开花,恐力有不逮,反失其效”
    此言一出,一些布政使脸上掠过一丝失望,但更多是屏息凝神,等待着下文
    “因此”老朱的声音拔高了几分,继续道:“咱觉得,除了应天府以外,经济特区,暂设两地!”
    “至于花落谁家?”老朱嘴角似乎勾起一丝难以察觉的弧度:“咱不凭诸卿今日之口舌,咱只看实绩,看尔等治下州府,能否拿出让咱、让朝廷信服的能耐!”
    “自即日起,至今年年底!哪个州府,能在完成年初朝廷核定之钱粮、人口、治安等诸项基本目标之外,额外达成—”
    “其一,赋税总额,较年初核定之数,超额三成以上!”
    这是硬指标,是“有钱”的证明
    “其二,民生改善,有目共睹!流民安置几何?道路修葺几许?孤寡赡养几多?有无新设学堂、医馆?此等政绩,需有据可查,经得起推敲!”
    这是防止他们为了税收横征暴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