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眉头皱起,像是在思考一般
“没错,准确的来说是上党郡,太原郡,雁门郡三地,占据这三地,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上长城,南有黄河天险,地势险固,易守难攻自东,南方向可居高临下,俯视河南,河北,关中,可坐看天下局势!”
阎忠抱拳说道
李渊闻言面色一喜
多日的苦恼,今日被阎忠一分析
瞬间豁然开朗
一个月前!
李渊只想打败朱儁,皇甫嵩,然后北上河北
远离大汉,在边地盘踞!
李渊考虑过很多!
比如去代郡或者右北平,又或者见势不妙,出辽西,割据辽东
唯独没有考虑过并州
因为从河北入并,这相当于绕了个圈
但如今阎忠一分析,李渊豁然开朗
进攻洛阳,一旦皇帝逃跑,引天下之兵进攻洛阳
李渊就凭手下这十万兵马,绝对不可能守住
洛阳八关,十万兵马又能分多少
一旦兵力散开,某个关隘被攻破
那其余七关就形同虚设
这也是董卓败退长安的原因
董卓兵力是多
可一旦平摊到八个关隘
兵力就显得一下子不足起来
退往长安,只需要派兵防守函谷关,就可阻挡关东数十万兵马
所以,洛阳绝不能守
一旦见势不妙,李渊必须想个退路
而并州就是最适合李渊的
一来并州胡汉杂居之地
别看并州拥有九郡
领太原,上党,雁门,西河,云中,定襄,朔方,五原,上郡九郡
但汉朝真正能实控的只有太原,上党,雁门三郡
而其余六郡皆在胡人之手,汉朝只是名义上的统领
其大部分被南匈奴占据
南匈奴是匈奴分裂后的一部分,在东汉时期与汉朝有着复杂的关系
在东汉初期,南匈奴曾多次向汉朝称臣,并接受汉朝的册封和赏赐
汉朝也对南匈奴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提供粮食、物资等援助,以帮助南匈奴抵御鲜卑人的进攻
然而,南匈奴与汉朝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直和睦
在东汉中期,南匈奴内部发生了分裂和争斗,一些部落开始反叛汉朝,并与鲜卑勾结
此外,南匈奴还经常侵犯汉朝的边境地区
如朔方,上郡,西河北部以及定襄,皆被南匈奴占据
匈奴人占据大多数人口,汉人只是少数
而云中,五原则被鲜卑慢慢侵吞,但也不敢做的太火,目前名义上依旧归汉朝统领
也就是说,大汉如今实际统领的只有上党,太原,雁门三郡
其余六郡皆是羁縻统治,汉朝只是名义上的管理,实际管理就是各部胡人首领
汉朝还通过册封南匈奴的首领、派遣使者等方式,试图稳定南匈奴的局势
总的来说,南匈奴在东汉时期与汉朝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
虽然南匈奴曾多次向汉朝称臣,但在一些时期也与汉朝发生了冲突和战争
目前南匈奴与汉朝之间的关系因为鲜卑慢慢强势,目前处于和平相处,并有限度的听令于汉朝
意思就是想听就听
从这也能看出!
并州的乱象究竟有多么严重了
哪怕是即将叛乱的凉州,起码各郡县汉人还处多数
而并州只有三郡汉人占大多数
其余六郡少的可怜,甚至汉人都是奴隶
而现在的并州刺史还不是未来的丁原
现在的丁原估计还在洛阳皇宫看大门呢?
现在的并州刺史名叫张懿
听名字就知道,无名之辈
不为大众所熟知
真正让他出名的是匈奴休屠各胡反叛大汉,而张懿被匈奴攻杀
才在历史上出名
休屠胡杂居于并州、凉州、关中等地,应该说是比东汉时期的南匈奴更早归附内迁的匈奴部落,此时归南匈奴管治
灵帝时期,天下动荡不安,凉州,幽州,还有荆州,四处叛乱不断,内附的南匈奴部,本身又有为大汉朝戍边的职责,因此此时中央不断征调匈奴人部队,到幽州去平渔阳张纯张举的叛乱
休屠胡不是南匈奴部的嫡系,因此被南匈奴单于征调无度,终于引起了他们的反抗
他们首先干掉了西河郡太守和并州刺史张懿,甚至史书有说,他们联合南匈奴左部胡,号称有十万人,杀了南匈奴的单于羌渠,另立新单于
而老单于之子於夫罗不得不南下流亡,并和白波军勾结入侵司隶校尉所属的河东郡
十八路诸侯讨董
就是於夫罗这支匈奴部,劫走了蔡琰
而休屠部反叛大汉是公元188年
现在才公元184年
还有四年的时间,丁原才会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前去讨平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