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此人心中抑郁,可想而知。
自然,他的爆发,并不意外。
甚至可以说……
他现在才爆发,才是意外。
而随着李常宁振臂一乎,很快,就有人响应了——
“安邦公!吾与公同去!”
贾种民循声看过去,却见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书生。
而且,依旧是熟人!
“李方叔?”
“苏子瞻门下学生?”
“有趣!有趣!”
贾种民脸上的恶意,都快能溢出来了。
因为,他看苏轼,一直不顺眼!
不仅仅是党争!
也不仅仅是政见分歧!
更是因为苏轼骂过他和他的家族——当年苏轼被贬黄州,曾写了一首诗《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其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此典出陈鸿的《东城父老传》,说的是唐玄宗的时候,有个叫贾昌的小人物因为斗鸡斗的好,得到了玄宗的宠幸,富贵了起来,后来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跑路蜀地,失去靠山的贾昌只好躲进寺庙里,而他和他家族的财富,被乱兵洗劫一空。
这在贾种民看来,实在是太恶心了。
这是指着他鼻子骂呢!
骂他和他的家族,皆是斗鸡走狗的小人,迟早要遭天谴!
因为,贾种民有两个长辈,一个叫贾昌朝,一个叫贾昌衡。
而在朝中,一直有人拿着贾昌的事情,指桑骂槐的指斥这两位贾种民的长辈。
苏轼在诗里面,如此阴阳怪气。
贾种民,自然认为这是在骂他的长辈。
于是,从那以后,只要有人搞苏轼,贾种民一定会帮帮手!
而今,见到了苏轼的学生。
而且,还是素有贤名的学生,竟也在人群中鼓噪。
贾种民顿时心下大喜:“苏子瞻!”
“看汝圣眷,还能有多少?”
作为当今心腹,贾种民可太清楚,当今官家的心胸了——看似广大,实则,不比针眼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