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万历明君 > 第172章 丝丝入扣,光前启后

第172章 丝丝入扣,光前启后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踏星深海余烬灵境行者
    第172章 丝丝入扣,光前启后
    诚如儒生的共识。
    辩经是不讲对错的,只看学问的高低。
    学问的高低,也不是用以说服对方,而是为求得世人的信服。
    世人的信服,其目的同样也并不在于扩展老朱家皇帝的个人爱好,或者说伸张皇权。
    而是为了将宋明道学,水到渠成地引入哲学的实论当中——当然是水到渠成,否则朱翊钧也做不到用道学范畴以内的话语体系,来描绘道学的前路。
    所以,赢不赢心学、理学的这些宗师们,并不要紧。
    重要的只在于朱翊钧在看客面前,所彰显的学问水平,以及,事后的发酵程度。
    正因如此,作为当世营销第一的王世贞,精准地把握住了皇帝的需求。
    以“经部”为今日文会的核心,只做邀请制;诗、赋、文、说四部主打走量,来者不拒。
    同时又特意命人将各部的高妙言论、诗文,抄录而出,四面通传。
    一方面供人讨论,提高传唱度,另一方面又吸引有兴趣的士人前去瞻仰旁听,渲染热度。
    以至于如今的经学会馆外,此时已然被凑热闹的士人围了个水泄不通。
    要不是见锦衣卫凶神恶煞守在各处,这些望眼欲穿的士人,此时已然将头已经伸进窗户里了。
    “额……圣上这番话反倒比薛公的更晦涩,我听得似懂非懂,有无学问大的君子解释一二?”
    “能全然洞察这番话的老夫子,恐怕都在里面了,在这里发问,岂不是问道于盲?”
    “倒也不能这么说,某倒是能意会,但要让某解释透彻,恐怕力有未逮了。”
    “莫要藏拙,莫要藏拙,速速说来。”
    辩经与著书立说不同,为保证辩的水准,观点向来都是高度凝练。
    决然不会这边解释一句天理的范畴,那边梳理一番实践的内涵。
    这便在事实上形成了门槛。
    若非皇帝特意做了综述,从吟诗作对一场过来的士人,恐怕连道学的源流与脉络,都弄不明白。
    这种氛围下的围观,心中急切,又不得要领,自然要互相切磋琢磨。
    先前说能意会那人,架不住众人热情,无奈出面抒发一二:“首先是认识这个词。”
    “如果说朱子的格物致知,是被动的,依赖于外界的,那么陛下提的这个词,就在乎主动,也即是陛下说的,体现了人的自发性。”
    “同时又与王子的良知不同,认识不分内求与外求,可以靠认识而内圣,也可以依赖认识而外王。”
    “至于认识的先天如何体现,陛下先前便说了,人之所以超然于万物,便在于能区分自我与俗世,这种自然而然的‘区分’,便是‘认识’的体现,所以,认识便是第一等先天,无有认识,人甚至不足以称之为人。”
    说到这里。
    立刻有士人提问:“那长惟居士这个说法,与先前几位宗师比起来如何?”
    要比较高低的时候,就不能称陛下了。
    当然,这是因为锦衣卫在不远处守着,否则私下里,直呼万历小儿的,也不在少数。
    先前说话那人迟疑片刻,看了一眼锦衣卫,将声音放低道:“认识二字,是在心学正统,与李公学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其方向与龙溪公的学说截然相反,又似薛公、李公的博采众长。”
    “既非内求的纯粹,也不是外求的极致,走的统摄内外的路子。”
    “大概……当然,个人浅见啊,只是一家之言。”
    “大概,都比袁公、薛公的学说精妙,与王公、李公伯仲之间。”
    可惜,迭甲并没有什么用。
    他这才刚说完。
    立刻便有人开口驳斥:“不是,兄台。我倒觉得,长惟公的学说,远超袁公、李公;与薛公伯仲之间;远逊于王公。”
    最先开口那人立刻闭嘴:“你说是,那便是。”
    开口反驳那人见其口服心不服,连忙乘胜追击:“陛下似乎为了照顾不熟道学的士子,特意化用不少词汇,但依我看,不过是将理学心学缝补了一二,与薛公所为也差之不多。”
    “那一句,由思维建立起来的、人性的意识内容,首先并不显现在思想的形式中,而是显现为情感、直观、表象的形式。”
    “不就是对王子‘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的化用?”
    旁听的人一多,自然免不得争论。
    他说皇帝是为了照顾化用,其实,则是在说皇帝只是将两门学说换了层皮,稍微缝补而已。
    此时,再度有人插话:“分辨孰优孰劣,各有感悟,倒是不强求,但你说这句话是化用,显然是一点没读懂。”
    “这句话,是对认识的进一步陈说,旨在引出发源于认识的‘功夫’。”
    群然聊闲的时候,懂哥往往是最受欢迎的。
    立刻有人追问:“功夫?”
    方才说话那人点了点头:“或者说功能,工具,这是长惟居士方才的原话。”
    “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光阴之外 踏星 深海余烬 灵境行者 万古神帝 混沌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