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靠屯垦的话,不仅需要耗费数年的光阴,而且即使付出了三四年的辛勤努力,最终所获得的土地也不过区区五十亩而已,这与他们心中的期望相差甚远
相比之下,打一场胜仗,立下一次军功,所获得的土地起步就是一百亩,这无疑是一条更为快捷、更为诱人的途径
因此,在并州这个地方,想要投身军旅的人数不胜数
尤其是考虑到并州拥有两百万的庞大人口,其中将近三分之一都是年轻力壮的男子,这使得从军的人数更是如潮水般汇聚
每个人都怀揣着通过军功来谋取一条生路的梦想
可以说,在并州,兵员绝对不是稀缺资源
光是李渊所统领的九万屯营士兵,再加上十三万的府兵,这两者相加便足以随时集结起一支超过二十万人的强大军队
也正因如此,除了在攻打河东西河两郡时招募了一些兵马外,李渊就再也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募兵行动了
目前的并州,对于那些渴望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如果不能通过当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就只剩下成为军户这一条路可走了
这些人会被派遣到边境地区去开垦土地,然后在当地落户成为军户
作为军户,他们可以获得五十亩的土地,这对于那些原本一无所有的贫苦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生活保障
这里所说的贫苦百姓,指的是那些没有自己土地的人
由于缺乏生产资料,他们如果无法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必然会成为李渊统治下的一个棘手问题
在李渊的治理下,每个人都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各尽其能,这样社会才能保持稳定和有序
即便是那些身份低微的乞丐,也难逃被李渊征召到边郡去开垦荒地、屯垦农田的命运
李渊所占据的地盘实在是太过辽阔了,虽只有八郡,但面积都快顶得上整个兖州加豫州的了
其中有一半的区域都是人烟稀少的地带,要么是广袤无垠的草原,要么是地势低洼的河谷
这些地方,如果汉人不加以占据,那么迟早会被那些胡人所侵占
因此,李渊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将河北地区的百姓迁徙到并州之中
对于手握大片土地的李渊而言,土地资源并不是他所欠缺的
尽管并州的土地相对贫瘠,其收成远远比不上中原和河北的土地,但他却采取了一种以数量弥补质量的策略
别看李渊常常慷慨地将田亩分给百姓,动辄就是百亩之多
但实际上并州的百亩土地所收获的粮食,若放在中原和河北地区,顶多只能抵得上中原和河北六七十亩土地的产量
这实在是无奈之举,因为李渊的统治范围内,即便是河东地区的土地也并非全是肥沃,而是存在着大量的盐碱地,否则也不会有盐池这样的产物出现
在李渊的统治下,真正称得上肥沃的土地,只有那些紧邻黄河以及其他河流岸边的地方,相对来说较为肥沃一些
并州这个地方,水源相当匮乏,与中原和河北地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中原和河北地区水系发达,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而并州却先天不足,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些年来,李渊进入并州之后,面临着诸多问题
但在所有问题当中,粮食问题才是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
这也是为什么阎忠每次提出与李渊相悖的意见时,李渊并没有怪罪他的原因
阎忠的想法是,希望李渊能够稍微缓一缓,等到统一天下之后再去解决粮食问题
但李渊却一刻也等不了
这就是阎忠和李渊之间最根本的矛盾所在
不过,好在经过这么多年的相处,阎忠也逐渐开始顺着李渊的意思行事了
虽然他在口头上可能还会表示反对,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变得一丝不苟,不再像刚进入并州时那样阳奉阴违了
此时此刻,东阿县的城头上,正上演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场景
一群府兵像发了疯似的,拼命地朝着城头攀爬
他们头顶着巨大的石块和滚动的木头,毫不畏惧地奋勇向前
即使有一些府兵不幸被巨石砸中,从城墙上跌落下来,立刻就会有其他人接替他们的位置,继续义无反顾地向城头攀爬
而且,在他们的身后,还有源源不断的府兵正在加入这场激烈的攻城战
府兵们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前赴后继地朝着城头奋勇攀爬
他们毫不畏惧,不等后方的云梯车抵达,便毫不犹豫地顺着梯子直接攀爬上去
这种勇猛无畏的气势,确实令人震撼,也成功地震慑住了一部分守军
但这样的进攻方式虽然展现出了府兵们的英勇,但也给他们自身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仅仅经过三四轮的激烈进攻,府兵们的损失就已经不少于百人
这是自并州军东出以来,府兵们一次性伤亡最为惨重的一次,并且伤亡数量还在